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文學與時尚的跨域結合為核心,引導學生探索文字與服飾之間的美學對話。透過四堂精心設計的課程,學生將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藝術,並學習時尚美學的基本原理。
課程首先從經典文學作品出發,分析《紅樓夢》、張愛玲作品等名著中的服飾描寫,探討如何透過衣著展現人物性格、社會階層與時代美學。接著深入時尚設計的美學原理,包含色彩理論、比例平衡、材質質感等核心概念,並透過穿搭解析實作練習,培養學生的美學鑑賞能力。
第三堂課進入創意實作階段,學生將化身「文學穿搭設計師」,為經典文學角色設計現代穿搭,並創作相關的時尚文學作品。最終以「文學時尚秀」作為課程總結,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發表創作理念與文學連結。
本課程結合理論與實作,透過分組討論、創意設計、文學創作與成果發表等多元教學方式,不僅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美學品味,更培養跨領域思考與創意表達能力。適合對文學與時尚有興趣的學習者,無論是想深化文學理解或提升時尚品味,都能在此課程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
課程目標
- 理解時尚與文學、美學之間的跨領域關係
- 培養學生的美感素養與風格辨識能力
- 激發學生創意思維與自我表達能力
- 學習應用文學技巧描述與評論時尚現象
教師課後省思
- 教學實施成效與觀察
在實際執行這套文學與時尚美學課程後,我發現透過時尚這一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主題作為橋樑,確實能有效引導國九學生主動探索文學表達的奧妙與美感原理的深度。學生對於分析《紅樓夢》與張愛玲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專注,原本認為古典文學艱澀難懂的學生,也能透過服飾這個具體的切入點,理解文字背後的人物刻劃與時代意涵。而透過分析全球時尚潮流與轉變,藉此讓學生對於時尚的國際化、在地文化與社會風俗有更多的連結與理解。
- 遇到的挑戰與對策
教學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文學深度與時尚趣味。部分學生容易過度專注於時尚元素而忽略文學內涵,因此我調整策略,在每個活動中都明確標示學習目標,並透過提問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分析。另外,學生的美感認知差異頗大,我採用同儕互學的方式,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互相啟發,培養包容多元風格的胸襟。
- 跨領域學習的實際效益
這門課程最令人驚喜的成果是學生跨領域思考能力的提升。他們開始將生活中的穿搭選擇與文學、科技媒材以及AI連結,並在「904時尚秀」的準備過程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溝通協調,像是每一組厲害的簡報,可見其資料整理與轉化的能力十分成熟,也促使許多原本較內向的學生也在展演中展現自信。
- 未來教學規劃與建議
基於這次的實施經驗,未來我計劃增加AI數位工具的運用,如讓學生製作時尚文學短片或建立線上展覽平台。同時,我也希望能與美術老師協同教學,深化學生的視覺美感體驗。這門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美學涵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對學習的熱忱,值得推廣至更多國中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