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次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校外教學切入,探索對於朋友的欣賞及喜好,再延續到對於朋友特質的觀察,增加對於自身交友偏好的探索。延續對朋友的觀察,本次課堂重點為如何處理與朋友的不愉快,藉由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原本淺薄的「調解方式」能加入對朋友個性行為模式,思考相對合適的調解方式。
課程活動透過閱讀、光譜概念活動、腦力激盪的方式進行,促進話題討論的深度。
課程目標
- 探索過去分組經驗
- 認識個性的光譜概念
- 選擇合宜的調解衝突策略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遇到的問題
- 在探索朋友特質時,學生面對不同的特質,變成是挑選自己喜歡的特質,而非思考朋友所擁有的特質,當下是停下來請成員思考最要好的朋友,並請成員分享朋友的個性後再進行。
- 學生閱讀完安妮新聞2朋友吵架要我選邊站怎麼辦,學生一開始思考的方式為不理會以及找老師,缺乏對於現實情境的考量,當下請學生靜下心模擬自己與兩位朋友遇到此狀況時可能的場景,並且帶入對話,讓情境脈絡更加具體後再進行討論。
未來教學規劃
- 第一節課的對朋友特質的探索,可以透過人像牌卡,挑選代表自己朋友的人像,幫助學生投射。
- 第二節課對於情境的討論,可以透過分2組,討論如何協調,較能節省大群組討論時間。
- 未來教學規劃可以增加不同衝突矛盾情境,並且帶入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實際演練,增加社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