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這學期健康與護理課程教學計畫有兩大目標:1.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青少年的情感教育。由於青少年的前額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在情緒管控能力上略顯不足,自我覺察情緒感受及溝通表達是這兩大目標的關鍵要素。上學期時接觸到安妮新聞,發現第10期是在說情緒,覺得可以拿來做課程運用,但由於班級數多,報紙只有30份的情況下,採分組進行,運用報紙的Emotion Cards及情緒字彙讓同學分組討論,並於小組中討論及分享個別感受,並匯整做口頭報告,藉此讓學生自我覺察自身感受,也藉此了解:同樣的一張圖,各組間的成員會有不同的感受,引導帶入溝通要素中的認知部份,因為認知不同,感受就不同,感受本身沒有對錯,人與人之間只要能多些同理心,就能避免衝突及情緒內耗的問題發生,也藉由口頭報告,讓學生理解清晰表達才能減少誤解及人際衝突的重要性。
課程目標
- 學習自我覺察自身感受及清晰表達自身感受。
- 了解感受本身沒有對錯,會隨著每個人的認知而有所差異,所有因感受所生發的情緒都是被允許的。
- 表達情緒及情緒化表達的差異,每個人都可以好好說話。
- 尊重個別的差異,多點同理心,就能避免情緒內耗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及各種人際關係間的衝突。
教師課後省思
因為第一次接觸安妮新聞報紙,加上報紙的份數及人數上的落差限制,在運用及規劃上仍有許多第一次的生疏感及不完善之處,報紙還有許多頁面可以利用,是未來想再繼續努力的方向。情緒及壓力、溝通課程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而且不管在各個年齡及關係間都非常重要。面對當今校園裡層出不窮的特殊生及情障生,追溯其原因,多數是因成長環境所致,剛好自己有這機緣可以在高中授課,希望能藉機引導,讓這些未來都有機會為人父母的學子們,能夠自身情緒穩定,並孕育情緒穩定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