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讀報創作 | 美感教育

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讀報創作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小港區坪頂國民小學
  • 教師:李姵琪
  • 課堂:彈性課程-班級活動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冬季特刊〈天天紀念日〉文章為閱讀起點,透過閱讀理解與主題探究,引導二年級學生思考各種節日的來源與意義。

在第一節課中,學生閱讀報導並分享自己所認識的節日,提升對文化紀念日的敏感度與表達能力。第二節課結合時節節慶「母親節」,設計手作愛心卡片,特別運用廢棄魚網作為裝飾材料,將環境教育與感恩主題結合,並藉此培養學生的美感創作能力與環保意識。最後一節課,學生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紀念日」,思考設立此節日的理由,並以圖文方式呈現,上台分享設計理念,提升創造力與自信心。

本課程融合語文、生活、藝術與海洋教育,透過閱讀與創作活動達成美感與設計素養的整合學習。

課程目標

  1. 理解並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紀念日與節慶。
  2. 透過閱讀與討論,提升學生的表達與思辨能力。
  3. 製作感恩卡片,實踐母親節感恩行動。
  4. 運用回收材料進行創作,培養環境保育觀念。
  5. 創造並設計屬於自己的紀念日,培養創意表達能力。
  6. 建立學生口語表達與公開發表的自信。

教師課後省思

在第一節課中,學生對於「節日」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吃好吃的、放假等表面經驗,對於節日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意涵較少接觸。透過《安妮新聞》第5535期〈天天紀念日〉的閱讀活動,搭配教師引導式提問與討論,學生逐漸能理解每個節日設立的原因,例如紀念人物、感謝親人或倡議某種理念,這也提升了學生的文化敏感度與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第二節卡片創作課中,學生對於使用「廢棄魚網」作為裝飾材料感到十分驚奇與興奮,許多學生第一次聽到「魚網也能再利用」這樣的概念,能自然連結到海洋保育與環境永續的議題。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學生不僅展現出豐富的創意,也在實作中培養了美感設計與環保意識,且願意與同儕互相欣賞與交流成品,展現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

在第三節創造個人紀念日的課程中,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創造力與參與動機,每位學生皆能發想出獨具個人風格的節日,如「讀書日」「鮟鱇魚日」「跳舞日」等,內容富有童趣且貼近生活。學生不僅能清楚說明設立該節日的動機與慶祝方式,且於口語發表時展現出自信,也能專注傾聽他人分享,並給予鼓勵與回饋,口語表達與社交能力皆有所提升。

未來若欲深化此課程,可延伸設計如「社區節慶田野調查」、「親子共讀紀念日小書」或「我想提案的節日宣導活動」等延伸教學活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於在地文化、家庭關係與公民參與的理解與實踐,讓美感閱讀與生活經驗更緊密結合。

李姵琪
高雄市小港區坪頂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