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簡介

本課程主要從每日生活中切身會遇到的椅子結構美感設計出發,透過美感試驗活動的體驗式學習,認識生活中結構的實用性、與所傳達出承載力的平衡與秩序的結構美感。

減法美學的設計思考:從設計師觀點的結構設計案例,思考剛剛好的美感。讓學生觀察生活環 境中的椅子結構設計物件,如何除去多餘的結構設計以呈現純粹的美感。

從美感觀察者到生活實踐者:教師帶領學生從校園教室觀察課桌椅,認識生活中椅子承載力的 結構,以瓦楞紙材試驗結構與美感概念,讓學生設計出坐不垮的美感結構椅,練習抽象思維與結構運用摺、疊、卡、接等概念,進行結構力學平衡與美感形式練習,學生也能從腦力激盪與動手嘗試的過程,學習設計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

延伸學習--
結構跨領域後設分析:設計發展出結構椅之後,研究其力的傳導路徑,結合數學與運用物理力學去反推此結構當中的力學平衡與承重力上限。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與欣賞美感構面中的結構之美。
  2. 學生能觀察生活中椅子的結構與承載的力學美感。
  3. 學生能運用美感要素設計出具承載力且舒適的結構椅。
  4. 學生能對不穩定結構體或部件進行合宜的加固措施。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較原計畫日程有諸多延遲,前段的理論部分其實與國中物理有重疊之處,共備時物理老師有提到學生應該要知道這些力學原理,但還是建議我可以再次提及。而教授完前兩節課後,發現學生課堂的即時反應很好,但分組學習單上關於力矩、支點、力臂等概念,約有1/3 ~ 1/2組別對力學的理解還有些偏誤。

我以一節課時間透過讓學生動手拆組8種不同類型的小紙椅,希望能啟發學生紙椅結構設計的靈光,但後來發現一節課太短,學生將模型拿在手上把玩與發想的時間不夠,多數學生對於紙椅結構的受力感知與組構完整度都還很模糊,這些概念是在後來製作個人小模型的不斷失敗過程中,才慢慢建立,讓不少學生有諸多抱怨,也磨掉了對課程的耐心。少部分學生的小模型製作過於天馬行空,在轉譯為大型紙椅時,就會碰到結構無法支撐人體重力的狀況。

紙椅的基本要求為:不可膠合、只能單純以摺疊、卡榫、穿插來組裝,給學生很大的挑戰。部分學生仍以黏貼的概念來製作,全部都以坍塌失敗收場,下次實施課程時,務必提醒學生牢記基本規定,不可僥倖想偷偷使用黏膠,但透過這個失敗的過程,也讓學生親身理解到透過結構的組合,其椅身的支撐強度會比用膠合的方式要強上許多。

材料部份,本次購買8mm三排厚的瓦楞紙,本厚度的瓦楞紙強度作為椅面,如果下方懸空,仍是不足以支撐人體體重的。解決方法就是堆疊2~3層,或在下方增加支撐結構,大部分的問題椅在增加十字榫支撐後,多半能順利將體重力量傳導到地面。斜撐力(剪力)是最難克服的部分,也就是因為乘坐時不會每次都完全垂直向下,只要一點歪斜力,坐久了之後,就會開始讓椅腳產生相對的偏移,導致很多椅子完成時沒有問題,但被坐了很多次之後,椅腳就慢慢歪倒,一旦開始歪,其損壞程度就會加速度增高。

原先擔心電鋸使用上會不會有安全疑慮,但後來發現學生都很順利地使用電動工具,完全沒有發生任何見血情況,只有桌子偶會被刮到,下次需要再宣導。

與全校同樂的紙椅體驗乘坐活動,原本希望在大草地進行,但因為突然下大雨,只好擠到光線不佳的圖書館前庭,變得非常擁擠,拍照時也無法避開人潮,下次應先想好雨天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