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三下翰林版綜合課本第三單元《生活,美》的引言提到:美是什麼?該單元的學習目標正是要學童學習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的發覺「美」與創造「美」。亦即,從「品味生活,美」入手,到學習做一名「生活美感創意家」。品味生活,莫過於「有感」,但是對現下常能接觸3C產品、補習或安親佔據多數經驗的兒童而言,「如何有感」因人而異,差距頗大,因此在規劃課程教學時,以「節慶」入題較易上手,如:元旦、新年、兒童節、母親節、聖誕節……。
本教學設計以圖像為引,透過欣賞安妮新聞冬季特刊「節慶封面」版面的鮮明色彩、嘉年華會的豐富構圖,學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該圖所要傳達的意思與熱鬧、歡樂、輕鬆氛圍。接著,藉由閱讀《冬季出沒的妖精們》……《陪你走過四季的柔軟與強韌》等版面內容後,再引導學生回到《天天紀念日》,分享、討論、認識國內外的節慶、紀念日與相關慶典或紀念活動,喚起學生的舊經驗,說說心中所感。緊接著,結合三下翰林版的美勞第一單元《視覺萬花筒》的對稱、規律、大小漸變等創作技巧,指導學生實踐「只要是和該節慶主題相關的人、事、物,都可以做為此次紙捲畫美勞作品的創作泉源」,讓學生建構一個概念:誠如「天天紀念日」的概念,生活中「處處皆有美」、「事事可創作」。最後,才銜接回三下翰林版綜合課本第三單元《生活,美》的課程內容,而本課程實作結果,正好可作為綜合課本《生活,美》的引起動機內容。
總結來說,課程設計著重跨領域融入,連結學生生活,以安妮新聞素材激發學生多元思考,結合自學、二人學共小組交流、組間互學等教學方式,以節慶為美勞紙捲畫創作主題,最後再以綜合課本內容為統整。讓學生發覺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
課程目標
- 能從安妮新聞報導圖片和文字中發覺生活中的「美」,並具體表達出觀察與感受。
- 能與夥伴討論、蒐集、篩選、濃縮出熟悉或感興趣的創作主題。
- 能自行挑選某個節慶作為個人美勞紙捲畫創作主題。
- 樂於進行美勞節慶紙捲畫創作,並將相關想像或聯想作為創造美的素材。
- 能分享創作想法與心得。
教師課後省思
- 安妮新聞的報導以說明文本為主,搭配上圖片說明,是很好的學科知識與生活情境應用的閱讀與美勞跨領域銜接教材。
- 限制主題,其實也是一種協助思考的鷹架。對中年級的學生們在進行紙捲畫創作時,以節慶為題材,反而更能協助學童們將創作發散出去的聯想點加以篩選、聚焦,無形中引導他們更深入思考,創作出來的成品構圖更豐富、更有意涵。
- 安妮新聞冬季特刊裡的《天天紀念日》,彙整了國際多國的節慶名稱,開拓了國小三年級學童的國際視野,班上有學生提出:「這麼特別而且有趣的《天天紀念日》彙整表,怎麼只有到三月份而已,真可惜!」某生回應:「因為是『冬季』特刊,冬季之後,將要迎接春季的到來!」雖是同學們之間簡單的對話,但從中可觀察到他們對該版面的圖文訊息的接收且感受到他們對如此排版感到有趣,對內容的延伸有所期待。四上有機會的話,我想指導學生練習用「螺旋式」的圖文訊息來進行知識彙整或是遊記寫作的排版練習,例如:搭配四上南一版國語第三單元寫作素材蒐集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