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衣櫃的符號旅行:服飾與故事的織造 | 美感教育

穿越衣櫃的符號旅行:服飾與故事的織造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立龍華國民中學
  • 教師:沈信宏
  • 課堂:閱讀與寫作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結合符號學與文學分析,透過《安妮新聞》的服飾專題引導學生探索個人回憶、文學意象與創意設計。課程以報紙專欄中提及的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服飾三層次概念為核心,從真實的服飾(Real clothing)、書寫的服飾(Written clothing)到意象服飾(Image clothing),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服飾所代表的符號意義並進行創作。

第一單元以黃書平的文章《裙子有事嗎?》為起點,透過符號學的觀點分析服飾的多層次意義,並以Kahoot!測驗增強學生對符號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第二單元閱讀賴俊儒的〈我們的衣櫃〉,學生反思個人與家庭對服飾的情感連結,並藉由Padlet平台與開放性問題交流彼此的觀點,探索服飾如何作為個人記憶與情感的象徵。

第三單元以「服飾記憶」為主題,學生使用AI工具生成童年時與家長服飾的數位影像,並結合羅蘭·巴特的「書寫的服飾」概念撰寫連貫的敘事作品,描述服飾背後的故事與象徵意義,延伸到個人回憶與文化意義的探討。

第四單元強調未來服飾的創造性表現,學生透過網路搜尋工具與Canva拼貼設計自己的未來服飾,並為服飾標註價格,進一步思考未來的自己可能擁有怎樣的價值觀與社會地位。最後書寫一篇與服飾相關的未來故事,結合「意象服飾」概念,探索服飾如何表達個人理想與價值觀,並透過Google表單互評提升作品的深度與品質。

第五單元以詩歌與角色創造為主題,學生根據詩歌設計人物,並使用日本角色生成網站進行視覺創作,最後撰寫人物的內外在描述,結合服飾象徵意義與角色故事,表現服飾與文學交織的自由創作。

本課程整合多樣數位工具、文學與藝術,啟發學生深入探索符號、服飾與故事的多重意義,並以羅蘭·巴特的符號學概念為架構,透過彼此的觀摩與學習,學生增進創意表達,更能培養批判性思考,從同儕作品中獲得多元啟發並反思自己的創作,進一步理解服飾與人際、文化及個人價值的深層聯繫。

課程目標

  1. 理解服飾在文學與文化中的多重意涵,培養學生的美感智能與符號學概念。
  2. 提升閱讀理解與批判性思考能力,透過符號學探索服飾的象徵意義。
  3. 結合個人回憶與創意,進行敘事與藝術創作,深化對服飾與故事的連結。
  4. 熟練運用數位工具,結合AI生成、拼貼設計與角色捏塑等方式,展現跨媒材表達能力。
  5. 促進互相觀摩與學習,從同儕作品中汲取靈感,提升作品深度並反思創作價值。
  6. 結合詩歌與人物形象設計,透過服飾表現角色特質,體現文學與創作的交互意義。

教師課後省思

  1. 符號學的理解困難
    在講解符號學時,學生對像「能指」和「所指」或是服飾的三層次這樣的抽象概念普遍感到吃力,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很難馬上掌握。解決方式可以是用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像是品牌Logo或常見服裝設計,幫助他們聯想。如果還是不行,未來可能需要先透過更淺顯的影片或故事導入。
  2. 創意拼貼與故事的挑戰
    雖然大多數學生在設計拼貼和故事時都表現得很投入,但也有部分學生比較侷限於簡單的排列,或者故事內容過於公式化或是腦洞大開,看不出價值觀或創意。可能是他們不太知道該怎麼開始,未來我會考慮給他們一些引導問題,像是「這件衣服能代表什麼樣的個性?」或是「這樣的故事背景可以讓角色更吸引人嗎?」。
  3. 數位工具的操作問題
    AI圖像生成和Canva拼貼設計對一些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有些人因為操作不順就變得不太積極參與,甚至完全沒有進度。或許一開始應該安排一節課專門教數位工具使用,甚至在課前錄好簡單的教學影片,讓學生先在家課前練習。
  4. 互評與討論的深度不足
    在互評過程中,有些學生寫的回饋太過表面,像是「很好看」、「很有趣」這種評語幫助不大。我認為需要事先提供一些範例,或者用簡單的問題框架幫助他們,例如「這個故事哪裡最吸引你?」或「這個拼貼表現了什麼樣的形象與價值觀?」。
  5. 詩歌文本的理解與創造差異
    詩歌相關的創作部分,學生的表現差距比較大,尤其是對詩的意象理解,有些學生能延伸出很深刻的角色創造,但也有些學生對詩的解讀只停留在表面。我認為未來可以用更多分組討論或引導式的開放性問題,幫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找到創作的切入點。
  6. 時間安排的挑戰
    這次課程的單元設計稍微緊湊了一點,特別是像角色創造或拼貼設計這樣需要花時間構思的活動,可能應該多安排幾節課來完成,這樣學生的作品會更完整。
  7. 未來規劃與推廣
    這樣的課程很適合結合其他領域,例如跟視覺藝術老師一起討論服飾設計的美學,或是跟歷史老師一起探討服裝的文化意義,或是公民老師討論性別的刻板印象。未來如果能把學生的作品做成展覽,讓更多人看到他們的創意,應該會讓學生更有成就感,也會更願意投入。

這次課程的亮點在於學生從服飾中發想了很多極有創意的故事,也對服裝和符號有了更深的了解。雖然還有改進的空間,但整體來說,學生的表現已經超出我的預期。未來希望能透過更多的修正和調整,讓這樣的課程變得更成熟、更有趣!

沈信宏
高雄市立龍華國民中學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