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透過對於家鄉色彩的採集,希望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外,更能去接觸人文景觀像是廟宇、日治時期保留的建築、特色小吃名產...等,期許學生在探索這些內容時,感知家鄉色彩的豐富變化,更能珍愛自己的家鄉,宜蘭遊子對家鄉的記憶是顏色、是味道、是一輩子的感受,希望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在這忙碌社會求快的時候,他們可以慢下來感受。
先從照片與記憶中提問對於宜蘭色的印象,再將採集的顏色分成三大方向讓學生分頭尋找。確定方向帶來照片敘述對照片的記憶與人事物的互動,再利用色票找出對應色彩,記錄下來。進一步練習調色與比例,為顏色命名。將這組色票用手工皂製作的方式,調色後依比例灌模完成,呈現詩意的宜蘭色彩。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將學習到家鄉色彩的美感,在調色的過程中,去細想關於家鄉的事物與文化,完成富有人文溫度的色票,並運用於各式創作中。
- 學習以家鄉色彩為主題的文創品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在這個課程中,從第一堂到最後一堂,其實除了做模具出乎意料,加了數學計算這個突發狀況,需要加時間製作外,其他多在設定的時間及步驟中順利進行著。第一堂課的照片討論花了最多時間,也讓我想到,從107年度第一次執行計畫課程每一堂課很趕,也希望塞很多內容給學生。這次的課程反而能掌握必要的主線,一步步完成美感課程,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感受課程的美。
通過在教授面前報告此課程,與將此課程帶至縣內輔導團、及國小教師研習分享,反覆去思考這個課程的安排,雖然色彩在不同媒材轉換上有所誤差,但是仍不損當初設計的立意,希望學生透過擷取色彩作為選色運用的初衷。
這樣的擷取模式也容易帶入其他主題的設計,以及地方色彩的運用,不論是以準確的色彩APP去採集的色彩,抑或是以目測色票調色的色彩計畫,都能讓學生利用這樣的方式去選用色彩做為主題設計的練習依據。
- 01宜蘭色彩引導
將宜蘭色分為三大部分(自然風景/建築人文景觀/小吃名產),讓各組討論其色彩,決定要去採集的內容
- 02宜蘭色票採集
欣賞各組決定的色票色彩。(照片與色票貼在學習單上)
- 03宜蘭色票調色
在第二堂裡已經透過色票找出3-4個顏色代表宜蘭色,像是廟宇的顏色或自然田野的色彩。老師可以設計不同比例的格子(相等的,不同份量的,哪種顏色比較多?感覺就會不一樣),讓學生將色彩分配在格子內,觀察不同比例的色彩感覺,是否能呈現他一開始照片裡的宜蘭色彩,選定一個當成接下來灌皂的色彩比例。
- 04宜蘭色手工皂製作I模具製作
利用透明片設計3*3*8立方體灌皂模具 並在透明片上先畫好比例的線段(每一組的色彩組合雖然一樣但每個人可以依自己的感受分出不同比例線,其中一個人維持學習單上的配色比例)
- 05宜蘭色手工皂製作II灌模
溶解的皂基裡,利用色粉或天然染劑調出色票上的顏色。
- 06宜蘭色手工皂製作II灌模
依學習單上的順序與比例逐層灌皂完成。
- 07作品分享與發表
各組為自己的作品命名,並請其他組同學發表同一組作品在顏色比例上的差異呈現的感覺有何不同,猜猜哪一個作品是原照片主題的配色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