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構成的意義大致可歸納為三點,1. 構成是探討形態和材料的問題。2. 構成是指純粹、非具象的形態。3. 構成可分為理性的構成與感性的構成。

繪畫和攝影講究構圖,衣著講究搭配,餐桌講究擺設,室內空間講究設計裝修,這些追求美與品味的講究,其實就是構成,簡單地說,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處處都是構成的學問。本次課程設計的請學生透過攝影學習構成。將請學生思考,學校的是由哪些要向組合而成的,自己身為學校的一份子,和校園的環境關係是什麼呢?以此提問作為創作思考主軸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是有邏輯可依循的, 大致可分為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以及由許多零件組合而成的構成方式。

經由學生與校園一景的拍攝,學生學習美感構成,拍出主從關係,凸顯出主題,透過校園中影像的捕捉,希望學生思考和他處的校園環境之間有種理性及感性的對話基礎,一邊對話一邊觀察,並發展出文字敘述,找出主從關係,將文字和圖片間安排出穩定好看平衡的構圖,視覺呈現方式出現在學生捕捉的校園影性中,最後完成一幅如明信片般的作品,將協助學生做數位影像輸出,學生可將影像作品,真實印出並感受之。

美感預期成果

  1. 藉由攝影視角觀看校園,更有其獨特且多樣的空間表現,認識留白,主從關係與構成的概
    念。
  2. 記錄出青春年少所看見的天空及校園之美。
  3. 讓學生思考校園與自身的關係。
  4. 發展出文字的書寫,將學生感受事物表現出來,並提高學生對校園的的觀察與感受。
  5. 讓文字與圖片發展出視覺,美的呈現與安排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堅持美感教育這麼多年,終於在109-1學期能完整按照計畫執行並且為延長課程及操作時間,一方面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另一學期能完整按照計畫執行並且為延長課程及操作時間,一方面十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另一方面當初擬計畫時,委員的意見及協助修改完善,使得計劃得以在時間內執行完成。學生在108學年度曾經執行過在教室外進行課程,學生清楚知道教師要求與課程希望執行的內容為何,所以課程得以順利於時間內完成。

老師也曾經指導過google classroom的操作,在當時(108學年度)花了不少時間排解學生的疑難雜症,在疫情尚未爆發前,美術老師變身為資訊課教師,從google 帳號申請,到下載google classroom 手機APP,到電腦教室使用powerpoint編輯照片及報告說明,每一個環節都仔細說明並克服設備及學生資訊能力不熟練的問題,當時苦不堪言,也佔據很多課程時間,幸而這一切在現在來看,都是值得的,也更印證了,只要有美感的思維在腦中,即便只有簡單的工具,不需要浮誇與炫技,平實的展現出美感想法便足夠,特別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扎實穩定的學習才是重要的,過多科技與媒材,似乎讓課程看起來很絢麗,但學生接收到的是厲害的設備與環境,亦是美感真實與貼近生活的呈現,在經歷這麼多年的美感計畫後,更深有所感。也感謝計畫這麼多年的培力與滋養,更能專注在教學的日常中有所成長與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