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是兩年前配合高雄市美術班聯展主題「高雄瘋藝夏」,及七年級美術班「山水中的小宇宙」單元,進一步深化城市意象。
本單元是七年級第一次的獨立創作,學生已經學習過山石的皴法,但是對於水墨的人文精神及空間概念仍然陌生,這件作品運用的是傳統技法,不過是進入水墨靜物、多元創作的重要里程。
課程中首先認識傳統水墨畫的特質、空間表現的概念,然後用I pad到故宮「會晤山水」網站表現山水畫的主要透視法。接下來是進行水墨創作–「發現心城市」,而安妮新聞Vol.13是學生建構畫面元素的認知來源,透過閱讀第九版文章,討論城市除了視覺上的特色,還有人文、歷史、生活福祉等各項元素,期望在傳統的山水概念與技法(這些是發展創作的基本基礎)呈現之外,還能為創作導出更多創意,加入人文深度。
不過上課時數不夠學生完成作品,構圖完成後,學生在暑假期間完成皴法及染墨,完成作品九月才能呈現。
課程目標
- 了解水墨山水畫可觀賞、可遊憩、可居住的特色。
- 能夠表現平遠法、深遠法、高遠法的畫面空間。
- 說出城市的組成要素、理想城市的特質。
- 運用至少三個不同樹木畫法,三種不同山石皴法在同一作品中。
教師課後省思
- 本單元為去年「高雄瘋藝夏」的延伸。之前的教學讓學生以高雄為意象進行創作,較沒有深入高雄的歷史人文的探討,作品多表現一般人認知的高雄印象,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皴法及水墨構圖的之字形原則,不過感覺是觀光意象的總攬。
- 今年加入安妮新聞閱讀,讓學生從生活中的感官經驗去體驗城市的五感元素,思考理想城市的必備要件,本以為對七年級來說會是太抽象的概念,不過今年有生生有平板的I pad支援,學生自行上網搜尋參考圖片,不論是曾經看過的動漫場景、某個曾經去過的城市,把握住「可觀賞、可遊憩、可居住」的創作原則,今年學生的畫面元素更充實(請見學習成果)。
- 在閱讀之後的討論,我們發現城市的要素緊扣七年級的公民課內容,城市的非物質元素例如﹕民俗習慣、法律等,都讓孩子一起統整起來了!不過老師卻是不太了解公民課內容,下次可要先了解一下,或者和公民老師合作,讓學生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