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比例是影響美感效果的相對關係,而比例感「是對尺寸的大小有審美的情緒」(何欣怡,2017) ,構成則是聯結各式要素的整體展現。當空間中不止有一個以上的物件時,就得考慮到構成;當物件的比例改變時,往往構成關係也隨之改變。
本課程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後,透過簡單的比例工具進行操作;理解格線的分割邏輯;體驗平面設計中的比例關係與版面構成,建立起學生對於平面構成中字體大小、空間留白、圖文配置等「比例+構成」的美感觀念,並意識到版面編排在美感與訊息傳達上的重要性。
而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名片、雜誌、報紙、書籍、飲料、海報看板、街道招牌⋯⋯這些隨處可見的視覺傳達作品,若沒有合宜的比例關係,會讓人覺得突兀、壓力,甚至感到不舒服。課程最後,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分組討論的方式,試圖找出自己生活中可以改進比例的環境或器物,並鼓勵學生將所學觀念實際運用,設計自己的「生涯學習檔案」封面,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了解並描述比例、構成與美感之間的關係。
2. 學生能了解並描述比例、構成與數學之間的理論基礎。
3. 學生能了解在不同的空間中需要何種比例與構成,也就是合宜的關係。
4. 學生能在生活中,實際應用合宜的比例與構成關係。
5. 學生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及反思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1. 比例與數學理論結合
部分學生對於數學有恐懼感,比例的理論基礎即是數學,不管是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黃金比例…。透過本課程讓學生將比例的數學理論予以視覺圖像化,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而國一第一學期的學生,尚未學習畢氏定理及開根號,在黃金比例、黃金分割的教學上需要多費心。
2. 比例與日常生活結合
身材可透過捲尺量測比例,青春期的學生對此較為敏感好期,可做為引導的出發點,但將重點放於「人體的尺度大致都有相近的比例數值,但可以靠後天運動及穿著進行修飾」。而制服是否要紮入褲中、衣服的尺寸、書包背帶長度、都是會影響視覺的元素;引導學生了解—比例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衣服尺寸、文具、工具、提袋、背袋、書籍⋯⋯任何在使用上、穿著上的生活用品都和比例密切相關,而空間中桌、椅、床、櫃、樓梯、吊燈、招牌⋯⋯亦然。學生建立起比例與構成觀念後,鼓勵學生將概念實際應用在筆記書寫、教室布置、生活物品挑選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比例感資料庫。
3. 鼓勵學生運用電腦進行排版
教師發現本校學生絕大多數均有使用電腦經驗,但侷限於上網看影片、打電玩,基礎的收發email、運用文書和簡報軟體的能力較弱。鼓勵學生申請個人帳號,學習使用email收發信;並學習簡報軟體進行版面設計,以網路直接繳交作業。
4. 比例感的培養應循序漸進
礙於篇幅,無法於課堂紀錄中一一詳述,透過實作來讓學生理解比例感應循序漸進。例如:先以黑白灰三色練習理解分割與比例關係;接著透過圓點貼位置理解文字重要程度與視覺動線;最後將上述兩者延伸、整合進行生涯檔案封面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