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藉藝術活動之參與,融入生命教育的價值思辨與終極關懷主題,以提升生活美感與生命價值。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或探索藝術活動中的社會議題,亦可融入哲學思考之主題。藝術實踐融入人學探索和靈性修養主題,也能成為理解他人感受,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的時機。融入價值思辨的主題,則能在關懷在地及全球藝術時,理解與包容文化多元與差異。
活動流程:介紹韋瓦第四季小提琴協奏曲→蘇打綠專輯韋瓦第計畫→安妮新聞報導p.11 Nature Sounds她用耳朵捕捉萬物具存的聲響生態音樂人吳金黛→生命教育議題:關懷大自然萬物,將會怎麼做?
課程目標
藝-J-B1應用藝術符號,以表達觀點與風格。
藝-J-B3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展現美感意識。
音 1-Ⅳ-1 能理解音樂符號並回應指揮,進行歌唱及演奏,展現音樂美感意識。
音 2-Ⅳ-1 能使用適當的音樂語彙,賞析各類音樂作品,體會藝術文化之美。
音 2-Ⅳ-2 能透過討論,以探究樂曲創作背景與社會文化的關聯及其意義,表達多元觀點。
教師課後省思
這是個迷人的主題,結合課本單元,與跨域美感計畫,藉由讀報,以及科技輔具,讓孩子探討生命教育,師生都能深刻地感受,音樂創作以藝術之美,展現萬物生命的獨特與共容,反思自己能夠用哪種方式來為滋養生命的大自然做記錄與創作?
音樂課程能轉化日常所見所聞的生物,如校園生物與校園聲景,尤其是原住民孩子眼睛發亮的分享山羌與飛鼠的樣子,過程開心極了!!
本想安排在112-1學期完成,但人算不如天算,新生導班還在忙亂,甚至塞不進校慶+校外教學的空檔之中,112-2學期,終於成功了!!哈哈!!日後有信心再爭取申請讀報資源,置入現行的微教案,實施於七八九年級都可以。利用不同的載體,穿梭於課本、網頁、報紙之間,我覺得師生都有更豐富的斬獲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