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亮,請上台-戲劇排練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 教師:黃愷雁
  • 課堂:表演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從「劇場分工」、「劇本研究」、「布景與道具」「排練與走位」、「順戲與演出」循序漸進帶領學生完成一齣班級戲劇製作及演出,並於本校每年五月Fun Week創意嘉年華週的「無限大實驗劇場」演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肢體表現力、閱讀與寫作力、創意與聯想力,並展現其分工合作的精神。

藉由安妮新聞第三期p6-7<童話、傳說與它們的產地>作為「劇本研究」單元中的文本閱讀教材材。以個人閱讀、小組討論及分享各自喜歡的童話故事腳色與劇情,搭配五個線索聯想力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選定童話或傳說加以重組、改編為3-5幕的故事,人物腳色創作,則展示於本校川堂世界地圖,各小組改編故事分享後選擇一個,撰寫成劇本,並製作排練本,開啟後續各單元課程進行。

課程目標

  1. 認識表演藝術三要素。
  2. 認識劇場分工與製作流程。
  3. 能閱讀文本並改寫故事大綱。
  4. 改編劇本及製作排練本。
  5. 練習不同肢體、聲音、情緒等表演元素。
  6. 團隊合作完成Fun Week無限大實驗劇場演出。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適切合用的文本

過去在戲劇排練課程中,都是以本校各領域選讀的「閱讀文本」作為劇本研究編輯、引導的文章,透過不同主題的閱讀,分析其人、事、時、地、物後加以改編,本次使用安妮新聞第三期中第6、7頁的童話、神話作文文本,討論過程中喚起許多回憶與共鳴,但也發現所謂「經典童話」的消失,與不同世代語言的差異,也讓不同喜好的學生切磋交流,嘗試了解不同類型的故事,在故事改編過程中也充滿創意與火花。本次四個班級分別選擇了《西遊記》、《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白鯨記》、《石中劍》等故事元素,並且加入現代時事新聞等改編成各班的獨特劇本,過程看見學生的想像力,但文字描寫、故事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仍須慢慢培養。

自主選修課程,成員為七、八年級混齡的同學,一週連排兩節的上課時數,有很充裕的時間讓引道大家閱讀,透過指導手冊中提供的討論方向及相關延伸閱讀,七年級的孩子在部分文章的理解上,需要比較多的討論,但由於混齡上課的因素,會看見在分享過程中,八年級孩子給予較多的提示,甚至在查找資料後,學生能夠自行體會並給予更好的回饋,例如在第二期自然演化主題中,許多文章有不分生物或自然領域相關的專有詞彙,同學們試圖連結生物課程中的學習,並查找資料補足不明白的部分,也有在第四期藝術主題中的名畫討論,學生能夠連結美術課的所學,在查找美術館、博物館數位功能的延伸行動中,更是分享了各自的參觀經驗等等。

安妮新聞的主題包羅萬象,在運用上除了文章本身的知識外,教師需要有能力替孩子在不同學科領域的過往學習經驗中連結,引導他們將相關的內容內化或延伸有興趣的部分再深入研究,才不會只是變成看過去的文字。

 

(二)充滿新鮮感的教材

對於充滿插畫的文本,學生是非常新奇的,在課堂上能夠有這麼美的教材也是孩子覺得欣喜的,有些孩子很自然地就會開啟遊戲模式,自動找到可以玩小遊戲的頁面,如:跨頁的迷宮闖關、小遊戲等。但國中階段仍需要好好引導閱讀,給予適當的指示及討論內容,才能靜下心來閱讀內容,但針對部分語言能力較差的孩子,真的非常吃力,可能字體過小甚至很多生字、生詞,這是課堂中的另一個風景,這些孩子只能藉由圖片、或其他趣味的小專欄拉回其注意力,在討論過程也很難融入,但整體的小組討論還是順暢有趣的。

 

(三)文章選讀的再思考

除了重要國際議題的文章,也許可以在加入部分在地化或更入世的相關內容,在與國際接軌時不那麼遙遠,偶爾會遇到主題選書的書籍已經絕版或難以取得,但目前的每篇主題都非常好延伸,例如在第三期來蓋秘密基地主題,筆者設計了透過避難所的建造學習結構與避難建築的相關內容,可結合童軍、美術等等,也連結了ikea在疫情期間釋出的廣告,如何在居家隔離中找到樂趣,利用家中的物品搭建「Blanket Fort」,並沿延伸出不同的形式,可以探討如何搭建、好處、適合的位置等等,同時也可以透過北歐的放生孩子文章探討野外求生或自我挑戰等議題,而tipi的製作更是可以其探討背後的文化、歷史等內容。整體來說仍然是非常好的選讀內容,在課程設計上給予教師非常多的靈感與資源。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