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魔法 | 美感教育

溝通的魔法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立文山國民中學
  • 教師:李佳盈
  • 課堂:國文、彈性課程(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次課程結合校本閱讀文本〈阿喜的花籃〉與《聆聽特刊》〈溝通的魔法:「好好說話」是需要練習的〉,引導學生從故事中觀察角色情緒變化與人際互動,並透過「我訊息」的溝通技巧教學,學習以具體、理性且尊重的方式表達感受與需求。課程活動包含閱讀文章、書寫學習單、繪製分鏡圖、分組設計對話情境並進行戲劇演出,藉由文字理解、圖像轉化與口語實作的多元方式,強化學生的語文理解與溝通表達能力。

此外,課程特別邀請畢業校友返校分享自身在人際相處、表達自我及生涯探索上的經驗,讓學生從榜樣中獲得啟發與信心。整體課程以閱讀素養教育為核心,融合品德教育與生命教育,協助學生在自我認識、人際互動與生活感知中建立正向連結。

課程目標

1.理解文本中人際互動與情緒修復的歷程,透過閱讀〈阿喜的花籃〉與《聆聽特刊》〈溝通的魔法〉,學習角色如何表達情緒、解決衝突,進而發展學生的同理心與情緒理解力。

2.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與「我訊息」表達方式,藉由實作練習、對話設計與分組展演,讓學生能夠有技巧地傳達感受與需求,培養人際溝通的自信與尊重態度。

3.發展多元表達與合作能力,以學習單書寫、分鏡圖繪製與戲劇演出等方式展現閱讀理解與溝通策略,提升語文統整與創造表達的素養。

4.拓展傾聽視野至環境與世界,透過閱讀〈她用耳朵捕捉萬物俱存的聲響──生態音樂人吳金黛〉與〈聽聽看,這些聲音來自哪裡?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引導學生感受自然聲景的細緻與豐富,培養對環境的覺察與尊重。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設計融入故事閱讀、我訊息練習與實作展演等多元活動,能有效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特別是在戲劇演出與分鏡圖繪製階段,觀察到平時需要學習扶助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展現高度參與意願。在教師引導與同儕合作下,這些學生不僅能投入情境創作,亦能完成具體且具內容的學習單書寫,展現其觀察力與表達潛能,令人欣喜。只要提供適性、多元且有表現出口的學習方式,學生皆有機會在課堂中找到自信與成就。未來在課程設計上,將持續保留這類具備圖像轉譯、實作應用與角色體驗的活動,作為支持多元學習需求的有效策略。

學校彈性課程時間有限,是本次課程的挑戰。雖成功結合兩篇主軸文本與兩篇延伸聲音文章,但仍有《聆聽特刊》中其他豐富素材未能納入,較為可惜。未來規劃中,將視教學進度彈性調整時數,分階段延伸閱讀其他文章,並結合科技工具,如聲音紀錄與分鏡短片製作,持續拓展學生的語文實作力與環境感知力。

李佳盈
新北市立文山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