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聲音詩 | 美感教育

海洋聲音詩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立旗津國民中學
  • 教師:李胤慧
  • 課堂:國文課
Read More

課程簡介

課程結合閱讀、攝影與詩文創作。閱讀《聆聽特刊》、學習攝影構圖技巧後,再一同前往學校對面風車公園看海。觀察海洋的景色、聲音與氛圍,並以手機或平板拍攝具有個人視角的海洋照片。透過鏡頭捕捉海浪、天光、船隻或人與海的互動,培養觀察力與藝術感知,也建立與自然的情感連結。

隨後,學生根據所拍攝影像,發想並創作現代詩或短文,藉由文字表達對海洋的傾聽、想像、記憶與情感,在創作中練習抒情表達與語文運用,同時深化對海洋環境的關注與省思。優秀作品則製作成明信片,讓學生得以珍藏並獲得鼓勵,增加成就感。

課程目標

  1. 培養傾聽與觀察能力:學生能透過實地觀察海洋景色,運用攝影技巧捕捉具有意義的畫面。
  2. 結合影像與文字的創意表達:學生能以影像為靈感,進行詩文創作,展現個人風格並練習將視覺、聽覺經驗轉化為文字。
  3. 建立環境關懷與人文素養:學生能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思考人與海洋的關係,並透過詩文創作表達對海洋的情感連結與保護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透過《聆聽特刊》用耳朵捕捉萬物俱存的聲響──生態音樂人吳金黛一文,學生對自然中的聲音感知更敏銳。書寫海洋,不僅是視覺上的描摹,更能融合聽覺的感受,使海洋的形象更豐富立體。

學生藉由自己的攝影作品來創作詩文,更容易進入情境,顯示影像引導思維具有良好效果。更有一些學生拍照的觀點十分獨特,令人驚豔。

然而也觀察到部分學生在詩句表達上較為侷限,詞彙與情感鋪陳仍需更多引導與範例學習。未來可在課程中加入詩歌賞析或詩句拆解的練習,協助學生掌握詩的節奏與意象轉換技巧。攝影的構圖技巧,也有些學生可再加強。未來可透過優秀作品及學生彼此作品的觀摩,增加學生的美感力。

整體而言,課程從學生的感官經驗出發,發展語文表達與藝術創作能力,也深化了他們對自然環境的觀照與關懷,是一次富有意義的跨領域學習嘗試。

李胤慧
高雄市立旗津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