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先發下安妮新聞報讓學生不帶任何目的閱讀,享受閱讀美麗的刊物。在閱讀完安妮新聞報夏日特刊後,我與學生一起討論夏日清單,在說明完如何透過五感來場夏日療癒之旅後,我挑選了「畫一畫」當中的「小毯毯」進行延伸教學,希望學生能對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能有進一步的觀察與思考,並懂得感恩與珍惜。我請學生回家時,挑選一件陪伴他至少六年的物品來學校,接著讓學生上台介紹自己所帶來的物品。
在學生分享完自己的物品後,我讓學生閱讀三毛所寫的《癡心石》,帶學生討論文章內容,並理解作者為什麼將這顆石頭取名為癡心石,這顆石頭承載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接著引導學生運用摹寫法描述自己帶來的物品的樣貌,以及運用六何法來介紹關於這樣物品的背景故事,最後寫出這件物品對自己的特殊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一直保存到現在沒有丟掉。
學生用iPad在padlet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大家也可以觀摩彼此寫的內容,一起互相學習。
課程目標
- 學習寫作中的摹寫技巧
- 學習語文表述中的借物抒情
- 能夠閱讀並體會文章中作者想表達的想法與情感
- 關懷家人,增進與家人間的情感。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很喜歡這個課程,他們非常期待帶自己心愛的東西到學校跟大家分享,在尋找自己要帶的物品時,學生也與家人一起重溫了幼兒時所發生的事,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學生也在準備物品的過程中,思考這些物品代表的意義,在過程中學習到了對家人的感恩、對自己成長軌跡的理解等,是非常有意義的課程。在進行寫作之前,透過先閱讀作家的作品,學生也能更具體的了解什麼是借物抒情、什麼是摹寫。運用iPad來進行,學生可以替自己的寶貝拍照並描寫,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寫作動機,也讓學生可以觀摩他人的作品,增進了互相學習的機會。
這個課程,不僅有益於增進學生的閱讀、寫作及口語表達能力,更能讓學生理解家人對自己的付出,懂得感恩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