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書法的形與意一直是饒富趣味與文化傳承的主題,同學在書法課之外比較少接觸傳統書畫的材料,能以乾、濕、濃、淡、焦表現墨色的質感。本單元以一般軟質羊毛、帶筋性的狼毫或者是軟硬兼俱的兼毫筆與半透明的宣紙探索筆韻墨漬。
墨跡質感探索歷程:教師引導問句「質感=觸感?」為課程破題,同學思考與發表後教師歸納「質感」的概念。以「拓印法」拓印物質(如:牆面)的表面,和生活中的經驗連結(如:魚拓、印章),和國小書法課的學習經驗。介紹董陽孜的書法藝術,著重在書法文字造形與語意的結合,展現語文質感韻味與書法藝術跨領域的應用。
學習表現上把文字視為圖案表現,以線條的「形」詮釋字義,以墨韻創造質感的變化,展現質感的語意特質。半透明宣紙材料可以引導同學探索墨色的層次,以透寫光台為底,結合數層的宣紙產生「圖層」的效果,同學除了可以更細膩的觀察墨韻,還可以理解「圖層」的概念,成為可遷移至數位藝術的表現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體驗墨色的質感。
2. 了解墨色質感的生成方式,並能仿製與再現。
3. 拉近學生與書畫藝術的距離,對書畫藝術產生興趣。
4. 具備圖層的概念,作為數位藝術的基礎概念。
5. 有多媒材創作的概念

教師課後省思

同學最喜歡可以「亂畫」的那節課,也就是能隨意的嘗試筆墨的玩法,在這堂課裡每班都欲罷不能的卻又小心翼翼的玩弄墨汁。可能是經過一個學年的班級經營,同學在過程中能有分寸的在紙張上做實驗。
觀察同學的行為步驟,初始大部分的同學對水墨材料非常陌生,甚至帶一點恐懼(怕洗不掉)。熟悉之後同學能感覺到墨韻之美。不喜歡的理由不是材料只能有水分、灰階的排列變化,而是覺得墨汁清洗麻煩,要比水彩花更多時間洗盤子。
很多同學能在畫面上經營且富有巧思,例如「漬」這幅作品,在無透光的狀態之下像一塊墨痕,透光之後可以看到「漬」這個字,不禁令人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