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面對地球環境劇烈變遷,連帶影響人類動物與植物的生態變化,我想透過植物採集排列觀察出植物造型與環境氣候的關係,另外帶入生態藝術讓學生去思索生態與創造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生態移印的方式記錄出屬於校園這個季節的植物生態圈,最後討論上下學期的植物色彩與構成課程整合出對自然與環境與個人之間的互動與感應,期待這一代的孩子多一點對自然環境的互動與感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植物生態圈植物移印卡
  2. 心得記錄學習單
  3. 校園採集分組練習照片
  4. 搭配本年度校本彈性課程中對於校園植物有做過實驗與觀察,可了解植物於環境中的變化與應用
  5. 視學生成果進度可搭配家政 108-2 家族小書的封面構成設計,讓學生產出使用自然資源的封面構成小書
  6. 以後可搭配八年級理化對酸鹼質的變化實驗,對性質改變可提供染色牢靠做出生活實踐的思維(本次搭配七年級與生物較有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基於上學期植物色彩的延伸,在植物色彩製作課程中產生顏色太淡的問題

因此本學期加入金屬與溫度,嘗試去理解植物顏色的色彩變化,並融入構成的基本思考,完成一幅幅不同媒染方式的作品。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1)熨斗電功率計算與工作區位的設計問題-熨斗台數影響製作人數會造成教學上無法掌控

對策

*以功率小的小熨斗為主規劃8—9台熨斗工作台(請教理化老師計算教室電功率)

*學生2-3人一組共同製作,避免有人沒有在課堂上學習。

 

2)蒐集來的草木灰內鋁媒無法控制,班級多而密集,媒染劑濃度,不確定性高作品不易成功。

對策

*使用一個自調的鋁媒染濃度對比香爐灰的鋁媒染狀態

*每節課加入熱水加溫增加染液溫度

結果仍無法妥善控制,只好告訴學生當中的問題也是學習的重點,繼續面對下一節的鐵媒染練習。

 

未來的教學規劃

經過這學期的紙上生態移染實驗出幾點心得:

  1. 分組施作人數 2-3 最為適宜(避免閒置時間)
  2. 場域設計思考可縮減施作時間
  3. 每堂操作課循序漸進給關鍵語提示
  4. 從色彩到生態移印理解到溫度色彩與金屬作用的變化與效果
  5. 老師的課前準備很重要-加溫加料調整場域

透過這次課程我深刻理解——每個失敗都是下一個成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