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大自然與生活設計品學習結構材料的選擇與形式的配置。使⽤紙張以「折」版結構與「切」線結構……,讓平面的紙張透過形變產⽣空間與質性上的改變;體會一張紙新結構的承受力。從實作課程中,讓各班決定探究的議題:一張紙或數張紙的力量與容量的挑戰--舉如紙杯袋、紙容器、紙書架設計,了解使「用」需求,決定其造型、選擇用紙與折切……等其他方法,透過試驗是否能方便拿取、搬移⽽不滾落、崩塌的容器或支架?感受結構與造型的關係,學習造型配置的調整,其形狀尺度適中、合理安全又不過度設計的結構巧思或不完善設計……找出兼顧功能與美感適切的結構設計,讓美感增加作品的價值。

美感預期成果

  1. 發現關注大自然與生活用品的結構設計。
  2. 體會折與切等方法可改變材質的空間結構。
  3. 了解合宜的結構設計,可讓生活便利有效能更增添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1.合宜的結構素材與實地操作素材並能再現自製結構作品與最後的作品檢

測與修正過程,最能讓學生認識結構。

2.每堂課都有新的啟發引導-實作-測試-評量,所以時間很緊湊,做不完的

同學需當回家功課,無法實測的同學在最後一堂課有再安排時間,最理

想狀況是學生們需更積極應該可以在一節課確實完成,但有些同學們理

解較慢或邊玩邊做,所以才會影響當節進度。

3.在每一單元中總是有較快完成的同學,會主動只到其他學或是教部會作

的同學也會主動詢問會作的同學,也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每一單元仍可

多提供不同紙材版型讓學生結構上改變配置的可能發現新結構的效果

4.提供餅乾實測提袋的容積,有一班學生偷偷帶走造成下一堂課的班級

不夠數量進行實測,有麻煩小老師快去上一班將餅乾拿回。

5.便利提袋與空氣之氣實際體驗時同學直接拿來戴在頭上,只要學生願

意多發現設計的使用可能都是學習的樂趣

6.有一班同學私下自行拿走日本的空氣之氣,當班同學私下告知老師或主

動將同學多拿的空氣之器拿還老師。

7.空氣之器有請同學不裝物品可輕輕拉塑表現其多鐘造型的空間可能,仍

有部分同學動受教搭將作品撕破,如果只有計小條斷掉仍可具有塑形能

力,老師也多欲買一些操作斷裂的作品只能多提醒學生問柔對待,有一

班同學故意用剪刀剪破但有找步道播壞者只能對當班同學多加留意,請

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進行。

(二)未來的教學規劃

1.如果將課程設計在八年級上學期也可用在紙結構服飾與造型設計上。

2.最後2單元的時間較不足,若能增加一節實作時間,並增加一同觀察檢

測,一起發現問題、討論解決方案,創造共學共好的學習環境。

3.最後的學習回饋可設計電子問卷,回饋效益將更易整合。

(三)「寶特瓶」、「空氣之氣」、「便利提袋」與「雙杯提」都是非常能展現

一張紙結構可能的理想教材,可作為結構課程推廣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