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是對生活有感,有感而發;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本課程安排學生校園實地採集植物觀察活動,喚醒學生對於相同色調之感受,課程活動進行發現、討論、感受分享、反思,最後嘗試玩色彩體驗合宜配色。第一堂讓學生透過生活小物的色彩次序排列活動,經驗色彩編排的美感變化。第二堂課以美感電子書生活案例介紹環境色彩,以彩繪葉子活動喚醒學生記憶中的色彩。第三堂課前往校園分組採集葉片活動,進行觀察與色票分析,從中發現以往忽視或異想不到的色彩。第四、五堂課學生將發現的色票顏色調配練習並平塗於葉型圖格,第六堂課色塊排列組合,從各組討論發表作品中,讓學生對於相同色調有感,老師進一步介紹相同色調的運用與功能。第七、八堂課延續大自然植物的色彩,讓學生透過植物敲染印,實作體驗植物本身色彩移印的過程,更從中經驗植物主體顏色與構成配置的合宜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透過觀察,能夠發現葉片上不同色相及同一色系中的明暗深淺變化。
  2. 觀察校園中植物的造型、色彩變化。
  3. 透過葉片的顏色,能夠連結在地環境的主要色系。
  • 美感技術
  1. 學習分析葉片上所出現的色彩 ,並找出色票與之對應。
  2. 學習如何運用顏料調出色票之顏色,並能調出不同明度、彩度之色塊。
  3. 學習編排、配置具有美感合宜的畫面。
  • 美感概念
  1. 透過觀察葉片上的顏色,了解同一色系的葉片不同明度、彩度的微妙差異。
  2. 透過觀察讓學生體認類似色的配置給人的視覺印象與感受。
  • 其他美感目標
  1. 從實做中經驗植物本身的色彩,進而拉近與環境大自然之關係,啟發對於環境色彩的注意與關心。

教師課後省思

習從做中學開始,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執行計畫時發現諸多需要調整原步驟順序及增加堂數部分:

  1. 將原本設計第一堂課「生活色彩次序組合」移至第五堂課,發現更為連貫。
  2. 「生活色彩次序組合」課堂執行時,發現各組學生對於次序排列討論熱烈,願意嘗試各種次序變化可能,以致此單元再增加一節讓學生上台分享各組排列次序。
  3. 「敲出植物原汁原味」植物敲敲染印當初設計為小方巾上體驗,因進一步考慮到與學生實用生活連結,調整為50cm*50cm的棉布袋進行。確實增加了實用性,但時間必須增加為連續兩堂課才夠製作。
  4. 第一次體認美感課程帶來的課堂差異是,每次課堂老師、學生都動起來「很精實」,增加許多課前準備、課中操作活動,學生上課展現自主專注力。對於原先「色彩」進行探究活動,使得認識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