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色彩為課程主軸,從北投在地豐富的自然景觀,體會大自然之美,並反思生活場域的配色問題,進而理解色彩在人為環境扮演的重要角色,開啟學習色彩的動機。
藉由校園探索與觀察,發現環境中出現的色彩,引發孩子對生活環境有感,利用色票找出環境中的色彩並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分析與討論,找出具有美感的色彩配置,體認色彩調和的重要性,並能初步應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進而轉化切入創作改造廢瓶罐。完成後利用色彩瓶與空間進行對話,思考色彩與環境協調嗎?色彩最為衝突的角落又是哪裡?藉此過程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且能辨識色彩在生活運用中的協調性與和諧度,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了解配色的重要性。
  2. 從生活著眼觀察,理解色彩的相互關係。
  3. 能對生活的色彩進行觀察與討論
  4. 能調出想要的色彩並加以應用
  5. 能透過配色產生設計意圖,知道怎樣配色比較好看
  6. 可以覺察出生活中好的配色與不好的配色,並可以分析出好的原因?
  7. 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8. 能覺知類似色依據不同比例排列所呈現出的視覺感受
  9. 能應用色彩的特點於生活用品的設計
  10. 能對自己與他人的作品進行表達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1.觀察與有感/

現在知識取得的方式太方便,資訊來源也非常多元,學生習慣電子記憶,生活中只需要即時回饋、片面思考,如何訓練學生動腦思考(觀察)、動手實作(有感)變得格外重要。

2.教師是課程中的主導者還是協助者 /

老師也要練習換一種態度看待3C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掌握數位化學習的優勢,協助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3.教師設計問題的能力很重要/

問題要能引導學生思考、強化習得知識的連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不會不了解並不重要,可怕的是永遠等待餵食與不想解決問題的態度。

4.教師的行動力/

面對學生在課程活動中遇到的挫折,教師要能即時修正與調整課程進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