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鑑於六年級上學期學生在社會領域探討人類政治、經濟方面的生活發展,以及自然領域當中,生物構造、物種多元性以及環境議題的探討。轉而利用安妮新聞第2期進行主題式探討,結合先備知識以及圖文資料,以發想「未來人類的生理構造以及食衣住行」作為目標。
更加地深化之前所學的基礎知識,並在此之上結合推理與創意,嘗試推展對於未來的想像,最終回歸到自身以及對當代人類社會的反省與實踐當中。
課程當中,會先帶領學生認識安妮新聞,並且以自由閱讀、開放式的討論做為開端,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此次課程並不是「作業」也不是「說教的事」,而是隨心所欲的「探索」。藉由學生自行發現報紙當中有趣的知識,教師也展開更多的資料與之分享、討論,並由學生進行第二層的探索與思考。隨著越多人閱讀完「推測生物學」後,我們將其引導到此次課程的任務 – 未來人的想像。
課程目標
- 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喜歡(至少不討厭)這份報紙。
- 提取往日社會、自然領域的基本知識或觀念,應用於新主題當中。
- 依照主題,整合自己的思維、理解,與團隊共同討論、交流意見,達成小組任務。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次利用安妮新聞進行跨域與協同教學的教學試驗,課程形式與流程已有一定的雛型,希望未來能將課程模組化,藉以分享校內教師一同參與並執行課程。
大部分教師同仁對於安妮新聞的規劃仍停留在「佔用了所剩不多的學生學習時間」,期待主辦單位能給予種子教師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報告彈性、更少的限制。若能藉此在校園中展出亮點,就能翻轉傳統教師對於安妮新聞這種主題式、跨域課程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