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讓學生思考平面構成在平日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可見?藉此掌握學生對於構成的基本認知程度。介紹「平面設計的形狀」主題展覽(106/12/30(六) ~ 107/ 4/1(台北設計館概念區/松山文創園區)概念及作品,以視覺圖像引發學生思考構成的美感面向。並利用美感入門影片〈構成〉中設計師的訪談及作品示例做為對照應證。
中段課程以學生平日可見的零食包裝進入構成的觀察與基礎練習以及re-design活動。針對包裝版面設計進行模仿與解構再設計:利用統整色彩(簡化成四色版)的模仿版,單純化構成的檢視元素以進行分析;並以色紙剪貼方式製作迷你方塊版,為版面區塊做自由調整;最後在檢視作品後,以色鉛筆進行re-design的完稿。

美感預期成果

從觀察生活學習場景的教室佈置與擺設,與日常可接觸的食品包裝設計,檢視構成的美感,並透過設計思考問題引導改造食品包裝的設計,初步理解構成的美感可經由整理與重新安排獲得提升。

 

教師課後省思

構成需關注其他構面的知識與理解,要如何把生活中常見的視覺構成拆解成細項向國中生說明,一開始的確讓我很苦惱,如何能設計出讓學生在體驗構成kit中發現設計和美感的力量。

在美感電子書的影片資料中,注意到曾成德教授提到的:構成是處理物件和物件的關係…,構成的成分可以改變,我們要做的事情是調和這個改變;設計師聶永真舉出他設計City cafe的咖啡杯時使用「拆解」和「重新組合」的概念。

因此我將原先要進行的教室環境觀察還有校園周邊街到改造想法的段落拉掉,決定集中在零食包裝袋的範圍去三個段落的進程安排。

在104-2時曾在秩序構面時,讓學生利用零食進行「排列」來達到秩序的美感體驗。雖然這次課程只需要學生帶零食包裝袋來,但我想不仿讓學生也利用和同學交換不同造型顏色的零食,以及自訂盛裝器皿的形狀的大小(以A4或B4的影印紙裁減出幾何圖形),擺放在有花紋的底紙(作為盤子擺放的範圍)。無形中他們開始觀察零食顏色與形狀、盤子的大小與形狀、花紋底紙的正負空間等關係是否適切。

但因為多數零食的顏色都偏淺,如果能準備數種深色的紙張讓學生自行挑選盤子配色,效果會更加明顯。

107-1的美感課程要繼續以構成構面做探討,以學生從姓名中自選的一字作為意義索引,文字的筆畫作為素材,進行拆解與尺寸位置變形,並期望從平面構成探討到空間構成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