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色彩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色彩的匯集,色彩不會單獨存在,使用多色就會有搭配的問題,怎麼搭配才是適切合宜的配色?色彩的配置不只是個人喜好,應該是有規矩可依循的合宜度,適當的配色是在生活美學中的重要能力。分析商標中色彩的使用,嘗試做色彩的不同搭配效果。並使用配色練習,挑選適合自己的代表色域。選用適當的配色,在包裝上傳達色彩感覺的意象。與生活緊密結合的色彩,不只是色彩與色彩的關係,還要與環境有連結性,在包裝色彩使用上,更展現符合商品的適切選擇性,才能增加商品的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對於美感的發現–探索–創作的比例約為60%–25%–15%
  2. 學生對於秩序、比例、色彩等美感素養能有覺知
  3. 學生在生活中對於美的事物能有體認,並有分析、思考的能力
  4. 學生能覺察自我並與美感素養結合,感受自己與美並存
  5. 學生能運用合宜的色彩搭配
  6. 學生不吝展現自己的作品,並能發表意見

教師課後省思

九年級的學生再上一次與色彩相關的課程,不只是色彩學理的認知,還要增加色彩在生活上運用的體驗,學生對於色彩的觀察、記憶與運用,超乎我預期,對色彩的敏感度其實更高,只是在使用上會有主觀意識。

使用數位載具上課,是想讓學生能即時蒐集資訊,也想讓學生增加使用科技物件的機會,但是在最後一節課回饋時,才知道學生對科技的喜好會跟性別有關係,喜歡使用ipad的男生比例遠高於女生,女生則對於手作的喜好程度較高。

九年級的課程以往在學測的實施下,有些不成文的默契,學生在學測前全力拼學科,考完學測後畢業前,成為放棄學習只想玩樂的荒逸狀態;但此次美感實驗課程的施作,卻讓學生的學習有一些改變。學測完還有學生主動來詢問,還可以上美術課嗎?我想,這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學生在美術課的美好經驗勝過玩樂與無成長的娛樂時間。

我個人很喜歡「回饋」的機制,雖然只是少少的文字,卻可以讓自己檢視在教學過程的迷思,例如對於ipad的使用,就讓我重新思考,並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使用科技產品,手作的課程還是很吸引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