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 美感教育

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南區樹義國民小學
  • 教師:陳慧芳
  • 課堂:藝術與人文
Read More

課程簡介

  1. 結合安妮新聞冬季特刊第 11 頁「陪你走過四季的柔軟與強韌-花藝的生命力」,選定三吋香草植栽盆為觀察陪伴角色,植栽有紫蘇、鳳梨鼠尾草、水果 鼠尾草、檸檬馬鞭草、蘋果薄荷⋯⋯,連假期間先讓孩子帶植栽回家觀察照顧,用手繪或拍照及文字紀錄連假四天和植物相處的經驗。
  2. 指導科學繪圖的觀察與紀錄方法,學習葉片正面與側面畫法。
  3. 品茶-從嗅覺與味覺重新感受植物,並感受在生活中放慢步調,感受一杯茶的溫度與香氣,覺察自己的感受。
  4. 心得紀錄與分享

課程目標

  1. 生命教育:以生命陪伴生命
  2. 跨領域學習:科學繪圖
  3. 品茶:學習生活中的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大部分學生一開始透過外型選植物,拿到後,有些孩子會自然發現植物有氣味,發現氣味後,挑選主因就從視覺變成了嗅覺,往後在照顧時,也有學生提到沒事就會去摸摸它,聞香草的氣味,覺得很療癒。
  2. 香草植物相對其他植物是比較嬌嫩難照顧的,這屆孩子過去因為中年級停課兩次,自然課沒有照顧植物(種菜)的經驗,種下去沒多久就停課了,因此對照顧植物較生疏,每個班級大概有 2-3 位孩子在連假期間植物就陣亡了,在家觀察的作業,家中的長輩就扮演了重要的指導角色,植物也成為了家中互動的媒介,當然也有完全丟給家人照顧、掉到樓下不見⋯⋯等各種照顧法與消失的原因。未來可以再考慮植栽的選擇是否限定「香草」類植物,或是嘗試臺灣本土藥草。
  3. 課程要持續進行的關鍵在於植物活著,課前與自然老師共備,但課程執行完全在藝文課(每週一節),時間其實很匆促,拉長時間植物陣亡的比例越高,但時間太短又無法與植物培養感情,學習面對死亡,也是課程中需花時間輔導學生的部分。未來課程規劃在春季或秋季會是較適宜的季節,與執行所在地點也有相關,北部多雨,南部高溫,都是執行課程須考量的要素。
陳慧芳
臺中市南區樹義國民小學 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