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物件,除了其功能外,物件質感也不容小覷。質感與視覺、觸感、合宜的材料選用,才能製作兼具美感及功能的物件。
本單元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質感的概念,並透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件,察覺材料質地的運用影響功能及美感的改變。再來探索、感受不同材質的質感差異性,例如軟硬、光滑、粗糙、細緻、冰冷等,建立屬於個人的質感經驗資料庫。根據質感經驗資料庫,應用於日常生活器物的製作過程,了解質感的主觀性感受外,體驗察覺材料質地「合宜性」選擇的重要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自發性的於日常生活中發現、探索、分辨物體材質呈現的質感差異性。
  2. 感受感知不同質感的美與功能性。
  3. 培養學生能把質感之美應用於生活,實踐生活美感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1. 以往的視覺藝術課程透過鑑賞理論延伸到繪製作品,較缺乏親身於生活中探索體驗的面向,因此學生往往無法把學習的內容吸收轉化運用在生活。此次利用質感課程,讓學生慢慢觀看、慢慢觸摸生活中的物件,試著用心去察覺不同質感的紋路特性,體驗多元質感帶來的心理感受,從中發現生活中不同質感的美與功能,進一步思考如何運用質感提升生活美感,期許學生能對生活更有感。
  2. 有些學生學習較被動,當教師講解範例後,部分學生直接採用教師範例的材質進行創作,缺乏思考與容器實用性、美觀做連接。因此教師與學生討論過程中,需拋出對材質選用、製作問題,讓學生更能積極明確掌握材質選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