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識我 | 美感教育

是我,識我

課程資訊
  • 學校: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教師:陳怡妏
  • 課堂:美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學生兩個人一小組閱讀第十五期的《安妮新聞》報紙,第十五期內容是認識自我為主題,也因此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彼此的目標與夢想,聆聽不同的聲音,交換不同的意見,並以第四頁的「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你—周哈里窗」專題出發,讓學生思考自我的特質,過程中可以與組員討論不同面向的自我(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和未知我),又以四個我中的開放我與隱藏我為核心,讓學生寫下相對應的詞彙後,轉化成具體圖像,構思代表不同自我的兩張草稿,並藉由剪貼色紙的方式,找到合適的色彩搭配,完成兩張代表自我的圖卡。最後,將兩張圖卡以相對位置展示於黑板上,讓班上同學彼此討論欣賞。

課程目標

  1. 學生能從自己與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我,並找出自我特質。
  2. 學生能將抽象詞彙轉化成具象表現,設計出具美觀的開放我與隱藏我圖卡。
  3. 學生彼此交流作品,分析作品的意象與色彩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詞彙變化少

學生在詞彙的描述不多,常常看見開心、活潑、難過等詞彙,變化性與差異性不大,甚至從抽象詞彙轉化到具象的圖象很直觀,開心直接就想到笑臉,難過就想到哭臉,稍微有變化的學生會加上晴天或陰天的變化,但整體差異不會太大,也因此未來再發展此課程,教師在引導上需再加強聯想層面。

2 固有色的概念

在顏色上的選擇部分,因為有上過色彩學,所以對色彩的意象有初步的概念,選擇上會有考慮到色彩給人的感覺,但在設計物件的用色時很直觀的選用常見色,無法跳脫框架,如:皮膚一定要膚色;雲一定要白色或灰色;太陽一定是黃色,教師這時必須花時間與學生討論顏色如何跳脫框架外,卻又不能過度跳脫,與色彩意象毫無關聯,這兩者間的平衡必須拿捏恰當,才會有好的視覺效果。

陳怡妏
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三民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