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美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而是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事務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所以我想要帶著學生,成立校園文字普查調查小組, 藉由舉辦校園文字普查活動,針對校園文字使用與設施進行圖像紀錄,於課堂上分析這些設施是否合宜,整理出文字在不同設施使用的原理原則,並嘗試挑選某設施進行改善與提案,最後讓普查小組進行評分,達到美學公共議題的操作歷練,累積關心環境美感的實務經驗,以達到完成提升國民美感素養的基礎。

美感預期成果

帶著這些學生達成對環境的美感察覺,培育具「美感」的眼光與累積實質解決美感問題的經驗;讓學生「有感」這件事,就是我的課程最明確的目標。

教師課後省思

本實驗課程名稱訂為「發現文字系統中的美感魔法」;這六節課內容的安排上,通常在第一節課就會告知學生此課程的架構?執行什麼內容?如何進行課程與操作方式?並且讓學生分組?第一節課也是針對不認識班級上課模式建立很重要的關鍵。

除了課程說明之外,也會當場請班長當場安排此課程所需要遴選的三個小老師;工作分配如下:第一位是幫老師登記成績與聯繫告知全班課程的配合與需求,第二位是負責上課資訊相關設施,如 FB、line 的群組設定,上課前筆記型電腦的商借安裝與網路的連接設定,讓老師一到教室就可使用;第三位則負責上課過程的影像全紀錄。

上課座位的安排我會託付班長負責,因為課程多以分組活動進行,座位的配置狀況就很重要, 會要求環境整齊且要能到位,我非常注重細節,也希望孩子有所感受。經過六堂課的安排與執行, 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和安排下,確實發現了文字中的美感魔法,也就是文字系統中好的、理性的美感安排與配置;文字體系中設計的適切性要求,來自於文字使用於什麼環境和設施的條件,做為第一的考量。

文字的閱讀性、視認性問題,選擇適當的文字字型與適當的文字大小會是關鍵,搭配適當的文字間距、行距,以台灣目前的狀況應朝向【畫面乾淨、簡潔與單純】為考量,此外也考慮色彩的主調色與意象、文字和色彩間明視度的狀況安排,務必讓配置的畫面具有精緻的質感,才是最好最適切的文字系統的美感。

六小時的美感教育課程,培育了孩子的觀察、分析、討論以及分享的能力,讓孩子打開眼睛看見生活中美與不美之處、並試著解決問題、提出見解,整體課程從孩子對美感課程的心得感受與分享,確實出乎個人的意外,比預期成功許多,讓人感動萬分。

文字系統在生活中的應用無所不在,如結婚喜帖的排版,可說是人的生老病死皆存在,小到名片大到招牌立板文字,都是生活中必須接觸但容易忽略的事物;在國人普遍對於字體使用美感確實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透過課程提升國人對文字的敏銳度就非常重要,「發現文字系統中的美感魔法」是一種可能性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