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引導學生透過攝影鏡頭,開啟自身觀察美的雙眼,先以「美的感受」為核心拍攝相片後,再透過彼此觀察與討論,歸納出美的構成要素。透過與國文跨領域合作,連結美的觸角與面向,從視覺畫面轉化成文字詩句,排版到畫面後輸出明信片。最後學生會將整個過程中的思考與感受,歸納成創作理念並進行展覽,期間邀請學生及師長都能夠投票,擴大美感對校園的影響力。1. 引導學生探索何謂美?美的感受?2. 以「最美的校園」為題,帶領孩子繞校園拍攝後,各組從班級拍攝成果中,挑選最美的照片,根據教師提供美的原理原則資料,探索歸納出照片美的原因。3. 經過欣賞與討論,學生再次出外拍攝,從兩次拍攝中挑選最終展覽照,針對自己作品進行美的分析。4. 國文老師指導畫面發想詩句,視藝教師引導將文字排版到畫面後印製輸出。5. 進行展覽佈置及投票規則說明,學生邀請老師們進行投票。6. 結束展覽並進行彼此回饋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1.  美的原理原則學習⽅式。
  2.  拍攝指引的調整,先感受還是先思考。
  3.  拍攝次數增加讓學⽣有機會再嘗試與突破。
  4.  畫⾯分析先⼩組合作練習,才進階到獨⽴完成。
  5.  畫⾯延伸新詩創作及外校明信⽚交流。

教師課後省思

  1. 印製模式:最初使⽤711 的ibon 明信⽚印製⽅式,除了送印時間機動有彈性外,也是更貼近學⽣⽣活的部分,我還特別在這部分設計了加分任務,提供⾃學單讓學⽣可以課後⾃⼰去試看看。但去超商印的⽅式⽐較耗費⽼師時間,這次本來有考慮要送影印店印製,才發現格式的問題,學⽣最後的照⽚成果⼤⼩並不⼀致,如果送影印店印刷就會有裁切的問題,可能是四周的留⽩尺⼨無法相同、如果切到滿版則會有展出尺⼨不⼀影響視覺效果的狀況,所以最後我還是選擇了ibon印製,讓成果尺⼨可以⼀致,且周邊留⽩是平均的。
  2. 跨領域合作⽅式:在畫⾯延伸新詩創作的部分,會優先找任課班的國⽂⽼師合作,目前看到他們使⽤的引導⽅式有:歌詞改編、⾃由創造、詞彙發想組合;若⽼師不⽅便協助,那我就會⾃⼰撥⼀堂課引導學⽣,使⽤⽅式是參考之前合作⽼師的作法、翰林拼貼詩、詩⼼引⼒等,讓學⽣先從畫⾯發想出名詞、動詞、形容詞各三個,再進⾏排列組合及更多聯想發揮,這樣寫出的成果都還不錯。那如果遇到學⽣真的想不出來,也可以直接提供⼀些不錯的百搭句字(譬如描述⾃然主題或⻘春學習類型的),讓學⽣直接挑選使⽤。
  3. 可惜之處:委員審查計畫書的時候,建議畫⾯編輯⽅式也可以⽤幾何圖形,因課程緊湊被我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