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險隊:台灣的味道 | 美感教育

文化探險隊:台灣的味道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內湖區碧湖國小
  • 教師:王千霈
  • 課堂:社會(創造力)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門課程將透過食物帶領學生認識台灣的文化故事,從傳統飲食到現代創新美食,探索食物背後的文化密碼。我們將從「家中的餐桌」出發,了解飲食如何反映家庭與社會變遷,並延伸至台灣辦桌文化、夜市小吃、米食傳統等不同主題,同時藉由美感報紙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佛跳牆。最後,學生將透過創意設計,發想屬於自己的「台式創意料理」,並製作美感報刊,體驗文化與設計的結合。

在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學習飲食文化,更能透過訪談、討論、創作,培養觀察力與文化思辨能力,讓每一道料理都成為一則文化故事!

課程目標

  1. 認識飲食文化的多樣性:探索台灣傳統飲食特色,如辦桌、小吃、米食文化,並理解食物與身份認同的關聯。
  2. 培養文化觀察力與表達力:透過「我的文化餐桌」學習單,觀察家庭飲食習慣,並與同學交流分享,發掘文化的異同。
  3. 理解食物與社會變遷的關聯:探討傳統與現代飲食的變化,分析食物如何隨著時代變遷發展出創新樣貌。
  4. 激發創意與設計思維:發想獨特的「台式創意料理」,結合文化與創新,並以報刊的形式呈現,讓食物成為文化的藝術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文化連結較弱,需加強生活脈絡建構
    觀察中發現,學生對「文化」的概念連結較為薄弱,部分原因與其生活經驗有限有關。例如,對於「辦桌」形式、佛跳牆等傳統料理,或是各地美食特色,理解與想像皆有落差。因此,教學中需融入更多具體、貼近生活的文化實例,幫助學生建立理解與興趣。
  • 對報紙版面不熟,需搭配引導與趣味活動
    學生普遍對報紙的版面設計與閱讀方式不熟悉,特別是中年級的孩子,較難長時間維持專注。教學初期可安排報紙版面介紹,並搭配引導式提問或遊戲問答等方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進而提升閱讀動機。
  • 未來將融入更多文化主題,拓展學生視野
    未來教學將持續深化「文化」主題的探索,預計加入如童玩、廟會、各國服飾等內容,擴展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與想像空間。期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在理解他人文化的同時,也能重新定義與認識屬於自己的文化身份。
王千霈
臺北市內湖區碧湖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