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現在的孩子是數位原住民,生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拍照記錄生活、經營個人社群對他們而言是日常的習慣,然而,學生是否真正的用心觀察周遭?試圖從觀察中累積自己的經驗與
視角?這次的課程,我們從校園談起,「校園」是學生生活的場域,承載學生每日活動的總合,本身即學生日常的體現。校園風景包括景色、人、人生活的痕跡,「學生自己」更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許學生在熟悉國中生活與環境後,能從中發掘在此度過日子的證明,並能觀察環境中的細節,擁有自己的美感詮釋──因此,「如何有意識地取景」、「如何
以照片建構對校園/自己的觀察」為課程的核 心問題。本課程名稱為「攝影美感的 C P 值」── C 取自構成的 Constitution P 則是比例的 P roportion ,希望學生能從「攝影的畫面
構成」至「構成自己的觀點」,建構自己觀察世界的 C P 值。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藉觀察作品,理解攝影的基礎構圖法中蘊含「比例」與「構成」的原則。
2. 學生分析 NG 相片,歸納其缺失美感的原因 ,歸納如何拍出美而有質感的作品。
3. 學生藉同一題材、不同比例的拍攝,探索不同比例攝影美感,並感受其中差異。
4. 學生能感知、進而應用「比例」與「構成」之美於攝影,探索並記錄學校生活。
5. 從他人的理解到自我的詮釋,構成對自己的了解與期待,加強學生的自我認同。

 

教師課後省思

1. 【拍攝活動 I 】以主題引導觀察 學生易聚焦題材, 成效佳 。
2. 【拍攝活動 II 】 著重 一次取景、 不同比例的改變, 公開觀課 時 獲得 同科
觀課教師良好回應。

3. 【拍攝活動 III 】 人像攝影期間,學生以分組方式擔任彼此的模特兒與
攝影師,在「表現自我」與「觀察對象」間有實際且深入的練習,藉實
作幫助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建立自信心亦培養同理心。在循序漸進的引
導下,學生都能以自己最自在的方式面對鏡頭,留下許多彼此都喜歡的
攝影作品。
4. 學生對本國與各國選舉的文宣設計很有感,能指出設計的影響力,進而
關注設計的功能性。後期以版面編排實例引導學生觀察影響視覺美感、
閱讀性的因素,學生皆能以自己的經驗說明具體原因,從生活中反映自
己對色彩、構成的理解。

5. 使用 APP 進行構成練習具備即時調整的優勢,包括照片的縮放、濾鏡
的套用,文字的大小、色彩、間距等,都能立刻呈現於平板畫面,對學
生建立美感經驗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