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探究社區」是一門引導學生以在地居民的角度,觀察並發現社區中的問題,進一步思考可行的改善方法的探究式課程。同學們將從自身的日常經驗出發,透過「看見、聽見、感受到」的細節,找出值得關注且適合國中生參與解決的社區議題。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了解「國中生也能做什麼」,在課程第二節帶入《安妮新聞》中五位環保學生的故事,引導學生從故事中拆解並分析三個重點:動機的形成、探究議題以及行動方案的提出,同時學習撰寫社區計畫的基本概念,奠定日後實際執行的基礎。
課程最後,學生將親自付諸行動,實地執行自己設計的社區行動方案,並從中體驗與感受,自己的實踐真的可以為社區帶來改變!
課程目標
- 以在地居民的視角觀察社區,增進關心與認同感。
-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社區議題,培養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
- 以安妮新聞的案例作分析,理解動機、議題與行動方案的關聯。
- 撰寫並執行自己的社區行動計畫,並實踐改變。
- 體驗合作、溝通與反思,從實踐中學習與成長。
教師課後省思
這是我第二次在課程中使用《安妮新聞》作為補充閱讀媒材,主要是因為《安妮新聞》提供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議題與案例,十分適合作為探究社區課程的延伸素材。在課程中,我運用其中五個環保學生的故事進行文本分析、公民議題的討論,同時鼓勵國中生理解「只要願意付出,就有機會影響社區、甚至改變世界」。我認為這是推動探究與行動方案課程非常實用的資源。由於上學期學生曾使用《安妮新聞》探討服裝產業相關議題,因此這次使用時,學生對於翻閱報紙、挑選有興趣的主題已經相當熟悉,能自發地閱讀並投入討論。
此次探究社區課程中,我僅在其中一個班級使用《安妮新聞》,但我也與同樣任教此課程的同事分享了我的使用方式。這位同事是國文老師,他也試著使用這份讀物在課程中,他也認為這份讀物不僅適合融入綜合課,也很適合在國文課中帶領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與議題討論。
未來,我會持續關注《安妮新聞》的新刊物,並視課程需求挑選合適的議題,將其帶入教學中,期望學生能透過閱讀開闊視野、增進理解與同理心,並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啟發,進一步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力,為社區帶來持續而正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