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不一樣的眼睛—認識與觀察生命的獨特美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國民小學
  • 教師:王蓓菁
  • 課堂:彈性國語-閱讀課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4節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引導國小四年級學童透過《安妮新聞報》第九期,不僅了解動物與環境的關係,更能從中培養觀察力、同理心,並欣賞生活中的多元之美。每節課約40分鐘。

課程目標

  • 認識《安妮新聞報》第九期「貓派VS狗派」的主題。
  • 透過閱讀報紙,感受動物的獨特之美。
  • 理解「性別刻板印象」和「通用設計」的意義。
  • 學習欣賞多元的藝術表達形式。
  • 總結並分享在報紙中學到的「美」。
  • 學習欣賞多元的美,並培養同理心。
  • 思考如何讓世界更友善、更公平。

教師課後省思

貓和狗原本就是小朋友普遍最熟悉也最喜愛的動物,因此選擇第九期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軸,基本上就已足夠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第九期有些討論的議題過於沉重,例如第五版_專訪《12夜》的導演Raye, 探討的是流浪動物以及收容所的話題;第8版_《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公平呢?》探討公平與正義的問題。這些議題對四年級學生而言過於沉重,也無法深入探討,因此只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處理這些敏感議題。例如用當年的新聞影片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12夜》?以及續集《回到第0夜》?接著,也是用影片讓學生了解報紙上所提到的現代收容所的樣貌,讓學生了解對待流浪動物的人道關懷可以怎麼做。另外,也是用圖片讓學生先瞭解公平與正義的定義,再來探討第八版那三位思想家的答案。

另外,本課程首度嘗試讓四年級學生運用「Padlet」完成雲端線上作答。實施成效還不錯!一方面不用紙本學習單,可減少紙張的浪費;二方面學生的作答結果不但是即時回饋的,甚至全班都可以觀摩,見賢思齊;三方面,因為線上作答的方式,所以學生透過連線,查找資料十分便利,因此大大提升學生做答的速度。尤其「Padlet」其中一個功能:「AI影像」,可以隨指令生成圖像,更受到學生的青睞,學生上課反應熱絡。

王蓓菁
臺北市萬興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