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設計以「色彩與質感」為教學核心主軸,課程藉由實際體驗大自然的繽紛色彩接觸天然、化學、金屬材質的線材累積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生活中不同素材的質感感受。並轉化運用線材編織過程中,讓學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及整合豐富的質感歷程,期能藉由同儕間的學習與討論與織品練習,培養美感的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興趣和知能。
凝思生存(衣著需求)、生活(工藝的傳承)與生命(生命經驗)三個不同層面的意義,緊密地扣合著人們生活中美好的記憶,先民藉由織品圖紋映照出人們內心世界的所思所想,例如:日月星辰、山水花卉、動物圖騰等自然萬象。兼之語言、數字都是可資成為構圖的主題,所交織的不僅是花紋、色彩、生活質感與圖像表達,也編織著責任與榮耀、幸福與人生;然而每件織品,再呈現著交織著的經緯,煥發出人文的智慧與生命,是多麼的地多彩與繽紛。
編織實作時,以點、線、面是幾何學的基本概念,思考織品材質對於環境影響和多元族群文化價值觀與在地環境特色,運用編織的表達形式,將此設計要素展現於迷你織品設計並體驗練習成為迷你織品設計師,編織出自己的情感與夢想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會真心運送觀察生活色彩觀察和記憶色彩體驗,藉由生活中探索並影像記錄色彩,並嘗試探索美感與織品搭配方法。
  2. 學生透過學習發現不同的天然、化學、金屬材料質感特性,透過雙手的溫度連結記憶脈絡或全新感受體驗能打開內心情感的門,運用五感體驗感受與探索生命中豐富多變的質感與情感。
  3. 能運用口語詞彙描述接觸各類材料的質地感受,連結質感對於人們的感受、意涵與代表意義影響,進而探索各種編織媒材、編織技法與形式,了解不同創作編織要素的效果與質感差異,以進行迷你織品創作體驗活動。
  4. 透過生活色彩美感攝影實作,建立小隊合群的知能,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保持彈性的生活態度。
  5. 課程中練習「思考取向教學法」是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上課時由老師提出問題,由學生運用思想去理解、分析、推論、判斷、綜合,以「舉一反三」、「腦力激蕩」的擴散思維來求解答並解決面對的織品設計主題,使思想靈活進而豐富質感生活品味。

 

教師課後省思

本單元設計以「彩織之感」作為主題課程,選擇「質感」與「色彩」兩構面,尋找在地的質感與色彩,應用家鄉的風景與生活中觀察動植物為美感素材,藉由棉線與羊毛線的兩種不同族群編織活動體驗,讓孩子探索這片成長的土地,所帶給的豐富質感及色彩,透過彩繪陶瓷器豬、福球及織布應用歷程,留下對家鄉的深刻印象及有溫度的記憶。

(一)課堂問題與對策

本次計畫書中預計以天然、化學、金屬材質的線材累積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生活中不同素材的質感感受,而學生對於紙張和軟性線材、毛料線材接受與應用程度較高,課程設計棉毛線材及紙兩素材做為編織的材料。

(二)課堂教學觀察:

本次主題以富里家鄉為觀察、發現、採集的場域,聯繫學生日常和環境場域媒介連結性,引發學生的共鳴,連結森林樹洞裡的五色鳥、阿公家的日出美景、暑假打工的金針花田…等,及校園天然植物的採集觀察時,孩子積極參與並主動協助老師進入竹林採集,學習興致頗高。

(三)未來教學規畫與建議:

本次探討色彩與質感的實作課程,是透過校園散步採集連結富里鄉景緻與動、植物作,蒐集對家鄉的感動色彩質感,未來能夠搭配攝影課程讓孩子透過眼睛動手拍攝採集風景過程,感受大自然的美,產生對縱谷家鄉之美,學習愛惜環境避免過度開發山林。

編織課程安排可以依據學生能力與族群特性,自由選擇編織創作的工具。未來在課程設計時,可以單一金屬材質或色彩限制帶領學生討論擴大其生活質感金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