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念Emoji:進擊的表情符號 | 美感教育

我都念Emoji:進擊的表情符號

課程資訊
  • 學校: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
  • 教師:丘念佳
  • 課堂:校內文學性社團「青年社」社課施作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門課程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表情符號(emoji)的歷史發展、意義與背後的文化。

課程一開始,會運用Kahoot進行小測驗,讓學生回答各類關於emoji的題目,以遊戲的方式引發學習動機。接著,聚焦於表情符號(emoji)的歷史,回溯emoji的起源,從早期的顏文字(Emoticon)到如今的繪文字(emoji),說明其演變過程與引發全球流行的契機。

再來,會結合安妮報紙的內容,探討政治正確對emoji帶來的改變,從職業、膚色、性別等面向,讓學生反思表情符號如何隨著社會進步變得更多元、平等。

最後,會說明emoji的使用意涵與背後的文化差異,分析其作為情感傳遞、流行文化乃至網路暗語的角色,並討論不同世代、地域對emoji的使用習慣,避免文化誤解。

在引導學生從各個面向認識emoji後,課程結尾會安排學生實作,運用「Emoji Kitchen」網站,創造專屬於自己的emoji,展現個人創意並說明使用情境。

課程目標

  1. 引導學生認識表情符號(emoji)的歷史發展。
  2. 引導學生認識表情符號(emoji)的功能與其使用意涵。
  3. 引導學生認識表情符號(emoji)背後的文化差異。
  4. 引導學生創造屬於自己的表情符號(emoji)。

教師課後省思

  1. 能藉由活動設計與生活化舉例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課程開場透過 Kahoot 互動測驗,成功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在競爭與遊戲氛圍中學習 emoji 相關知識。此外,課程結合許多生活化的例子,如 emoji 在網路迷因、諧音哏的應用,能引起學生共鳴。
  2. 透過數位工具補足時間限制問題
    由於課程時間有限,部分互動問答環節無法讓每位學生完整發表,但透過數位共編頁面(Padlet),有效蒐集學生的即時回應,並能快速整理並回應學生的想法。未來可考慮縮減講授時間,增加分組討論或即席發表機會,提升學生參與感。
  3. 未來的教學規劃方向
    可結合AI,分析、探究AI 如何解讀 emoji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意涵。另外還可嘗試讓學生以此為主題,發展為校刊的專題文章,如發起 emoji 使用相關調查、製作 emoji 介紹,設計 emoji等等。
丘念佳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等學校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