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學生先閱讀琦君的 「下雨天真好 」,分析文章中描述的童年事件、參與人物、情感,以及作者在回想這些記憶時的心情 。 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思考當下的情緒反應並在回顧時覺察心境的變化。 學生從觀察報紙上的多元圖像,選擇多張能夠映照自身情緒反應過程的圖像 ,探索並分享選圖的原因與心智成長帶來的改變 最後將情感體驗轉化成文字表達,閱讀相應書目透過閱讀與書寫自我療癒。
課程目標
- 理解能力:深化理解文本,掌握作者情感的流動與變化
- 自我覺察: 反思個人經驗,發展對過往事件情感反應的深層理解
- 情緒探索: 透過圖像引發情緒投射,加深對自我情緒的探索與表達
- 書寫療癒: 學習將個人情感體驗融入到具體的寫作表達中,增進在類似主題寫作測驗中的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 課程不僅限於文本分析,還深化引引導學生反思和覺察自身情緒,有助於學生更真切的理解並帶入文章中的情感 ,使閱讀體驗更為豐富。
- 從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圖像情緒投射、書目療法到自我寫作, 讓學生在多種形式中感受和練習情緒的表達, 使情緒學習更為 扎實
- 運用圖像引導學生練習情感的描述, 學習遷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學生更能有信心的應對類似主題的寫作挑戰
- 配合主題書展提供自學資源, 發揮書目療法的效能
建議: 時間分配部分應稍有彈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參與度和討論的深入程度適當調整。 例如 學生在分享過往經歷的情感探索與分析圖卡階段產生較多的回應 ,可以延長時間讓他們有更多分享和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