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古地圖上充滿了寶藏,羊皮卷的航海圖上有座標、指北針、有陸地、海洋,充滿了各種圖畫故事。古人常常把地圖畫在布料皮革上,而現今如果旅行地圖是從裝滿知識及學習內容的學生「書包」開始,是不是別俱意義呢?學生常常拿書包來做畫並且釘上別針及胸章、而且書包的背帶常常被打上可愛的大型綠色蝴蝶結,今天我們先從書包的綠色帆布上來一場書包旅行地圖,拿書包這種布料來實驗,那是不是很有趣呢。學生把書包當成地圖桌面進行布局,設定道路及建築景點,並發想有趣的書包旅行地圖!先上網到Google Map 中找到自己的家在哪裏,然後看看相關位置圖,再找出地理課本中老師說的有名世界景地,看看世界各地的地圖風貌是不是各俱特色呢? 再來從家裏出發,設計一個簡易的日常生活路線旅行地圖,從手繪到數位、從日常變成遊戲、學生運用繪圖軟體將衛星照片簡化3到4個顏色,將類似的地形區塊做統一並且簡化。然後運用剪紙方式將教師指定的單元物件重新呈現地圖的風貌。最後一堂課觀察並學習旅行桌遊的創作設計概念,並嘗試討論其美感及形成要素。

美感預期成果

  1. 提升生活中美的事物的觀察力。
  2. 理解透過思考選擇適切合宜的構成美感之重要。
  3. 嘗試物件的多種組合所產生的對應關係會有不同樣貌。

教師課後省思

這期美感實驗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學能夠根據自己的日常興趣生活進行探索。感受現實生活與美學的緊密聯繫。用一種開放、一種玩的方式開始這一堂課。學生從Google map裡面先搜尋自己生活的社區,以一個人的路線。從家裏到臺灣、從臺灣到世界各地並搜尋歷史地理課本當中有趣的景點。從世界各地到金字塔、到自由女神,從美國的NASA太空總署,到巴黎美術館,滑鼠就好像一個無限發展的輪子,學生開始移動身體,有一種像看電影的感覺,將時間變成指尖的韻律。學生用一種新的態度去看周圍的世界。對生活周遭產生一種悸動,一種創造的精神。在時間軸地圖的呈現上,思考如何將美感與生活旅行結合。
Google map有點像是上帝的手抓著小黃人擺在街道上。從上帝俯瞰的眼中看去,地圖上的路線呈現一種的清晰簡單的秩序感。學生非常驚訝自己的家曾經經過改建,經過滄海桑田歷史的變遷。山區鄉下的街道風貌,正結合了自己童年的開心的畫面,這些路線、這些山巒景點、還有城市風貌都不再只是簡單的地圖,而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學生將衛星地圖簡化成我們可以接受容易辨識的地圖,並且希望學生能夠體會「減法」的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統一以及秩序感。但是又怕課程的設計會尚失了趣味性。所以實驗的過程中總是要容忍一些漠名其妙的「加法」出現,例如學生總是要在地圖上呈現動物園或遊樂園這些明顯的區塊,都被我好心的模糊勸退了,老師總是要傳達概念性的東西,但是學生通常想要呈現一種「目的性」。
美感的體驗總是在不經意當中去學習的,所以過程的引導比作品的呈現更重要。雖然過度指導有可能限縮了學生的創意發展,但是學生總是期待老師確定的指令出現。所以我通常會給以「方向感」取代固定的指令,對於富有創意力的學生,通常只稍稍的提示就非常足夠。
有一個學生堅持紙膠帶的質感不好看,但是居然有學生說:「如果把醜的東西呈現出統一及韻律,那麼他的醜的部份就會消失了,就會跑出統一的美感」,這種美感課內隱的東西,是要反覆嘗試才有可能產出。不過也是有學生只是在手作,並未學習到什麼「統一」、「秩序」、「美感」,只是純粹覺得好玩有趣。不過美術課能夠讓學生覺得好玩,也是一件成功的事情。
大部份的學生都會嘗試努力並且研究,學生願意透過反覆揣摩實驗。在一次次階段任務中解決老師給予的題目,有的學生會說:「我覺得剛剛的反而比較好,現在我覺得愈弄愈糟糕了…….」,我想這種醒思,是這個課程最珍貴的地方。
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設計手繪地圖,那麼這種學習就會消失,會變成模仿市面上畫家的風格然後呈現出可愛的卡通手繪圖案,而失去實驗的目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內心轉折與反饋,有些學生並不會如期待中出現課程設計的反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只是期望這些實驗課程能夠讓種子在其心中發芽。
學生在玩「台北文藝行旅」地圖時,開始欣賞並了解那些符號化的設計,開始說出一些設計人的「語彙」,比如他們說:「只有紅黑白,統一顏色是不錯,但是形狀可以不要那麼接近,很容易搞混,還要查手冊….」,有的人說:「質感很好,如果印成布面不如印成皮面的,會很不錯。」
這一堂課學生喜歡所有手作的部份,大家都非常愛google map, 這是一個可以延伸的好教材,但是對於使用繪圖軟體調整顏色則興趣缺缺,因為學生對於配色總是不知所謂;不過聽到可以將作品轉印到布面上,製作成簡易桌遊,大家還是覺得有意義多了。其實轉印及製作成桌遊都只是「提高興趣」的部份,真正的目的還是在那個「調整顏色」並簡化之,學生總是希望「有意義」,而其實美的東西並不見得要有意義,只需要原理原則還有好的美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