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運用卡牌(‘Habitat’及‘做我的情緒偵探’)、安妮新聞、繪本(‘我的32個臉孔’)、教學簡報、音樂、香氛、冥想等,讓學生以放鬆的肢體、沉靜的心情參與課程。一週一次的相遇,情感基礎不足,課程主題越是偏私人內在,環境氛圍的營造就越重要。
由於資優生通常有高度敏感、過度激動、完美主義的人格特質,因此特需課程中很重視情意課程,希望能幫助資優生安頓身心。因此,設計這份課程是希望學生能覺察自己對周遭環境變化及身邊人情緒變化的過度敏感,甚或過度要求; 覺察後面對並且接受不一樣的自己。
課程目標
- 學會如何運用正念冥想深度呼吸關照此時此刻的自己。
- 了解自己內在存在的多個面向。
- 悅納自己的各種面向。
- 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身體反應。
教師課後省思
- 一週只有一堂課,隔了一週的課程,較容易失去當下情境及感受,因此這次課程僅設計用一節課的時間,也因此只停留在將自己的抽象情緒化為自己冰山底下具象圖像的表徵。如果時間許可,設計為兩節課更為適切,第2節課會以學生彼此分享與探索情緒背後的原因。
- 此次的學生並非長期經營默契的孩子,而跟學生的熟悉度以及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會高度影響學生的放鬆及投入度,因此,會更加需要暖身放鬆幫助學生專注自己當下狀態的正念呼吸與小團體安全感規則的訂立,以提升學生的投入程度。
- 教室的選擇儘量以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為主,運用音樂隔絕外界干擾聲音是我採用的替代方案,但若能更加安全舒適並不受干擾會更適合。
- 將抽象的情緒轉化具體的圖像表徵,對國中生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更多的時間引導與思考。或許下次會調整修正為針對安妮新聞內各個畫家的自畫像,給予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觀察分享他/她看到什麼?覺得畫家想表達的是什麼?透過顏色、背景、角度等,再引導學生完成自己的自畫像,成品或許可以更加深入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