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結合四下水域環境的課程,透過安妮新聞水壩工程世家—河狸的介紹,了解河狸的生活型態,從動物特徵、生活習性、環境破壞一直到生態平衡等議題,做初步的了解。
除此之外,延伸河狸築巢的相關知識,藉由影片的介紹,讓學生對於河狸如何築起水壩、建築巢穴有深入的了解,並從中發現河狸為了要完成這些水道工程,所以必須倚靠巨大的門牙來啃食樹木,就如同課程中所介紹的水生動植物,為了適應生活環境,會具備一些特殊的構造。
請學生就所學的水域環境去創造一個生物,並畫出其身上的特徵,針對此特徵說明其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大家票選出心目中最棒的五件作品。
課程目標
- 認識並知道有各種不同的水域環境,實地觀察並且記錄水域環境。
- 探討不同水域環境與出現的生物,能理解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生物生存。
- 發現水生植物的內部與外部構造,能適應特殊的水域環境。
- 認識水中動物的呼吸構造與運動方式。
- 認識常見的水域環境影響人類生活方式,包含水域娛樂活動、漁獲與鹽業等。
- 理解人類的經濟活動亦會破壞水域環境,並且人類可以透過積極恢復、永續經營來永續利用水域環境與其資源。
教師課後省思
透過安妮報紙的內容結合課程教學,不但能加深加廣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已對課程所教導的水域環境有基本的概念,因此在閱讀河狸的文章時,能很快的理解所描述的內容,再透過影片的輔助,學生對於河狸的影片都非常感興趣,而且立刻就能將河狸的特徵記起來。
因為擔心學生對於學習單的作業沒有想法,因此老師做了一個範本,讓學生有參考的樣板,但是發現部分學生就模仿老師﹐少了自己思考創作的部分,有點可惜。另外,透過手機鏡射讓學生觀摩彼此作品,發現大家會學習彼此的優點,而且老師可以適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的作品更完善,學生對於彼此的評價也都是正向的。
為了怕同學沒有想法,所以老師有提供ipad讓學生查閱資料及圖片,有些同學就將查閱到的資料記錄下來,不但自己學習到了相關的知識,也從分享中讓同學也受益良多!最後老師將票選作品貼在教室讓大家觀摩,結果三年級同學看到一直問老師什麼時候會讓他們做,並用羨慕的語氣說四年級他們好好喔!
安妮新聞內容非常多元,能結合教學的地方也很多,但礙於課業的進度壓力,又是科任老師,沒辦法帶學生深入討論,或許在期末考之後的課餘時間,可以再與同學一起探索更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