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你,朋友! | 美感教育

我懂你,朋友!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南市安南區和順國民小學
  • 教師:謝抒欣
  • 課堂:綜合 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先介紹報紙的基本元素,讓孩子區辨安妮新聞的報紙元素,發現安妮新聞不同於其他常見報紙之處,紀錄下最吸引自己的新聞報導內容。接著以「友誼」為主軸出發,從國語第三課〈孔雀錯了〉讀到作者觀點:朋友間良性競爭,彼此共好。再閱讀安妮新聞裡的〈朋友相處小眉角〉,〈朋友要我選邊站〉提到:每個人都有不同面向,看見差異,同理對方。由以上兩篇文本反思對友誼的定義,再記錄自己與朋友的互動,是否曾因為不懂對方而疏遠了?或是因懂對方而關係更緊密?最後觀看《天兵阿榮》的影片,提到友誼是條雙向道,任何人都有權利接受或拒絕對方,而當時的拒絕也非永遠的拒絕。希望透過課程,覺察互動是個動態歷程,任一方改變都可能使結果不同,選擇主動改變或是因為對方改變而調整自己,都是一種選擇。

課程目標

  1. 能認識新聞的報紙元素,並實際在安妮新聞中找出報紙元素。
  2. 能使用閱讀理解策略進行文本理解與書寫想法。
  3. 能理解人的互動是非線性的;人是會思考、有情緒、能為彼此關係而做出選擇的個體。

教師課後省思

(1)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 所遇問題:原本計畫孩子閱讀安妮新聞後,會對不同面向提到的友誼感興趣並記錄在學習單,接下來會以不同角度來看待友誼開展討論。收回批閱後發現,全班幾乎都選擇紀錄兩篇文章,第一篇是〈二天一夜,十狗一人,240公里荒野〉,第二篇是〈狗狗搖尾巴表示牠很開心嗎?〉都是跟狗有關係,較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由於班上的語文程度較差,雖然選出這兩篇,但解讀都是很表層的訊息,例如選擇紀錄的原因是因為有十隻狗。後來發現,第八期《我的朋友》的報導內容用字遣詞比較艱深,對於背景知識不多、閱讀理解力較差的班上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讀本。
  • 解決對策:調整課程,以友誼互動為主軸出發。先帶孩子思考朋友的定義,再回想讀過的課文裡的友誼互動,選定第八期裡文字淺白、與生活經驗相關的〈朋友相處小眉角〉指定全班共讀,教導閱讀理解策略來理解文本。最後孩子們在自我經驗書寫的部分,都能與文本呼應表達自我觀點。

(2)未來的教學規劃

  • 在申請前除了查看期刊名稱來配合主題教學之外,還得進網站大概瀏覽一下新聞內容的難易度,選擇較適合學生程度的讀本。
  • 會積極申請成為學習輔材。安妮新聞是很值得細看的新聞,即使課程結束仍是讓孩子可以隨手閱讀,每次孩子拿起來翻閱都能夠找到感興趣的區塊沉浸其中細讀。
謝抒欣
臺南市安南區和順國民小學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