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關渡國中附近有許多自然美景,例如:綠油油的稻田、觀音山日落、水岸公園、關渡大橋夕照等,俯拾皆見自然之美色。然而本校景色自建校以來一直為白、灰兩色,整體景觀雖然莊嚴潔淨,但對國中生而言生活環境卻少了色彩及自然人文的美感。因此,期望藉此課程設計,引導學生藉由「色彩構面」向自然景色學習色彩計劃,經由怡人悠暢的色彩配色,讓生活多些自然的生氣與美感。

  本課程由攝影探索關渡之美開始,再讓學生經影像軟體之探色棒,檢索影像色彩之檢色分析並做成電子色票。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然景色的色域分布、色調的情感與色彩美感為何。學生並以「關渡色域」色彩意象融入教室色彩改造美化教室。最後,學生利用果凍練習色彩配色計劃,且進而利用花菓凍的製作,封凍自然美色創造生活食之美學。

美感預期成果

色彩是視覺藝術中情感表現時很重要的一環,學生透過色彩構面的美感教育學習,發現、觀察、探索、體驗色彩的美感,不論由手做或是視覺觀賞,讓學生慢慢地有感色彩之美。學生經由思考色彩意象設計的過程中,也思辨色彩情感及色彩意象的美感判斷。期望藉由色彩構面的學習,讓學生在往後生活事物之美感考量中,也能將色彩納入重要的表現因素,應用合宜的色彩配色及色彩意象,豐富及美化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關渡國中地理環境在臺北市這個都會區,是顆璀璨的綠寶石,河流、山川、平原、稻香、夕照等自然美色環繞其中,但學生對於這些「美景」是習以為常無感且無視。因此,期望藉由色彩構面切入美感學習,由自然美色的抉擇與搭配,讓學生將自然美色融入生活美學中。

經由本課程實施完成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遭遇的困難,觀察與反思如下:
1. 美感教育由啟發學生「體察」自我環境開始: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實際探索自身居住的環境,深化對於社區環境的感知。藉由「食、色」的實作,引導學生體認經由色彩配色計劃,提升不同色彩意象與情調的生活品味。

2. 教材與學習歷程遭遇的問題與限制:本次課程學生學習性動機與參與度大致上皆良好,雖然有少數八年級學生在最後果凍配色實作,忍不住在未分享討時,即將果凍或作品食下肚,但大致上學生都很配合的完成任務。學生對至校外探索觀察的興趣與學習動力頗高,但八年級學生在靜態的色調分析報告時比較沒辦像九年級學生思考向度深廣。而在第五、六節課程,以「食」、「美」為思考重點,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效果頗佳。

3. 學生在擴散思考方面較為淺短:學生對於自然較無發散性地思考美感與情感的連結,八年級男學生對於靜態分析活動較無耐心。這些問題也引發老師反思教學成效與思考改進方案,希望藉由進一步指導,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美感素養。

4. 建議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銜接:美感素養的養成非一蹴可及,需持長期持續實施挹注經費支持,成為常態教育。建議教育主管單位亦可將社區及家庭納入推廣美感學習的對象,當人人對美「有感」,重視美的品味,將美感經驗應用於生活日常中,才能真正達到「美力國民」、「美化家園」、「美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