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性別刻板印象」為核心主題,透過多元活動與討論,幫助學生認識性別多樣性,並挑戰傳統性別角色的限制。課程設計涵蓋四大主題:認識性別刻板印象、探索個人特質、挑戰性別角色行動。
活動包括分析媒體中的性別偏見、探索職業與性別的關聯性,以及創作反映性別平等的故事繪本,旨在啟發學生思考性別平等的重要性,並鼓勵他們尊重多元價值觀。整體課程強調學生的參與與反思,期望透過教育促進更包容與平等的社會氛圍。
課程目標
- 第一節:認識性別刻板印象 #幫助學生了解性別刻板印象的定義與影響。
- 第二節 探索個人特質與性別角色#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特質,並理解這些特質不應受性別限制。
- 第三節:挑戰性別角色的行動 #鼓勵學生突破性別限制,探索多元興趣與職業。
- 第四節:省思 #透過討論活動,深化學生對性別平等的理解。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次以性別刻板印象為議題進行討論,也作為迎接國一新生入校後的第一個課程,期望能打造一個有意識看待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對於學生們能接受這個議題的進行,我也感到很欣慰。在想像繪本的小組作業中,已有不少小組能意識到職業角色的人物要注意性別偏見,甚至有少數幾組在作品呈現上會並列兩種性別的人員配置。
我們也談到過去認為護理師應該是女性的印象,發現在急診室或是長照系統,更需要男性的力量支援。這些職業討論上,學生也多能接受從需求面出發,制定適合的選才,而稍微見到能突破性別框架的可能。
以下摘錄學生的回饋心得:
- 每個職業的重點不是性別,也不是外表,而是能力。不能因為外表就輕易認定一個人的做事能力!
- 在小時候就常常聽到:男生適合什麼職業,女生適合什麼工作,但這些都是性別刻板印象,在未來的世界一定會有許多人從事不同的職業。
- 不要因為別人的社會性別而排斥,應該要試著接納和自己不同的人才不會有糾紛。
- 學到了很多關於性別差異,男女生都可以做共同的職業,不能因為性別限制就不能做這份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
- 打破了性別刻板印象,不一定只有誰才可以做什麼事,性別平等,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目標。
- 我覺得第三節(想像繪本)讓我很震撼,老師給我們一個圖片讓我們貼圖與想像,接著讓我們想像劇情。
- 我以前有聽過玫瑰少年,但沒有聽過葉永鋕的故事,聽到的時候就覺得很震驚,我覺得你可以不喜歡別人,但不可以去霸凌他人,別人想怎樣就怎樣,不用去刻意針對Ta。
- 性別影片的部分。因為影片內容讓大家知道被捲入性別風波之後會面對多大的壓力和挫折。
- 更深入了解性別刻板印象的內容,老師用中立的態度去講每個工作並不是侷限單資性別才能做的事,
- 遇到性別刻板印象的人,要跟他說男生是可以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