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社區 | 美感教育

心社區

課程資訊
  • 學校:南投縣立水里國民中學
  • 教師:呂佩芬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以提升學生個體美感體驗與設計思考為目的,提供美感實驗活動嘗試創造合乎理性的美,綜合各領域所學建構對地方文化與價值的批判認同,期待培養具備美感素養的公民,成長為美感行動家!

學生首先透過綠建築規章審視校園,參考多元案例提出對比,接著堆疊石頭、樹材或冰棒棍體驗結構與力學。建構生活觀察後,閱讀安妮新聞第 13 期擴增對社區的想像,然後走出校園踏查附近社區街巷與人文故事,運用五感發現生活中的美。回到教室,融入 SDGs 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分組成立事務所確立社區規劃目標,分工蒐集資料、合作設計心社區規劃與建築,並轉換不同比例尺在紙上畫出三視圖。各組根據理念產出社區與建築設計圖之後,利用紙材製作心社區立體模型,最後拍攝短片介紹所學所想與呈現作品。

課程目標

  1. 能理解綠建築規章。
  2. 能探索水里社區環境與人文內涵。
  3. 能關心社區環境,反思永續議題。
  4. 能運用藝術媒材與表現手法表達對社區的理解。

教師課後省思

心社區課程以社區規劃與建築設計為範疇,正好能配合藝術課本內的建築單元,加深加廣討論學習的案例,又有安妮新聞第 13 期引領學生討論對社區的想像,替課程築起穩固鷹架。然而從生活中觀察、從案例中比較、從永續理念發想之後,該如何延伸課程不僅僅在設計紙上談兵或實驗性空想,如何讓國中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設計思考,是我不斷省思的問題。適逢遇到桃園市光明國小廖健茗老師分享教案,引導我從中學習比例尺與三視圖的應用,能讓學生模擬更真實的情境去思考設計,讓學生面對更多問題、努力思考更多解方。

透過事務所分工 CEO、城市規劃師、兩位建築師、兩位助理,並由 CEO 分工和紀錄每次每位組員的任務和進度,確實能讓學生學習領導與分工,然而仍常出現 CEO 分工不當或是不擅長美工的組員被冷落,我想教師需要建立每節課更明確的任務與進度。

從比例尺到三視圖到繪製模型展開圖,學生和我都經歷了苦戰,當做出符合設計尺寸的長方體時,學生終於領悟到其實並不難,然而默默的三節課過去了。而社區規劃與建築最後以全開壁報紙呈現,全年級共 19 組讓收納成為挑戰。最後採取影片紀錄兼呈現作品似乎是唯一也最好的方式,不過僅剩兩節課的時間製作影片太過倉促,必須調整。

學生每次間隔一週再回到課程時,常因為繁忙的生活與課業而清空部分記憶體,模型快做完了卻也把設計理念快遺忘了,流於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其實心社區課程在前面單元向學生輸入許多基礎認知並引導思考,也累積多張學習單、紀錄表、設計圖,未來課程將規劃各單張統整為學習手冊並增加練習頁面,希望能保存學習軌跡也能善用於分工空窗時。

本次課程實施於八年級各班,希望學生能實際體驗空間並真實觀察,然而學校附近並無著名景觀或建築設計可作典範,讓我覺得可惜。雖然沒有特定的美感參考景點,但若以步行範圍進行符合比例尺的社區規劃,這樣的課程形式無論在任何條件的學校,或許都可施行。

呂佩芬
南投縣立水里國民中學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