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見談「跨國移工」與議題探究 | 美感教育

從偏見談「跨國移工」與議題探究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立平鎮高級中學
  • 教師:吳瑞玲
  • 課堂:生命教育加深加廣課程-「思考:智慧的啟航」
Read More

課程簡介

近年國內各車站、廣場或公園,常見移工聚集,或是在桃園中壢車站,容易遇見移工身影,他們在台灣勞動人口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可能,對他們的認識,藏有偏見或歧視,藉由單元課程進行討論,練習同理他人,打破思考的錯謬,提升思考素養。

運用「報紙參與教育」的概念以及「安妮新聞」的素材,增厚學生的五大能力:文字力、表達力、思考力、想像力、國際觀,鼓勵學生展現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成果。

課程目標

依據這門加深加廣的課綱
學習表現:思 1b-V-1 能夠避免偏見與錯謬誤對思考的負面影響及其所帶來的困擾。

學習內容:思Ab-V-1 直覺與判斷。思 Ab-V-2 各種偏見與謬誤形式及實例。思 Ab-V-3 資訊的來源與有限性。思 Ab-V-4 妨礙思考的各種偏見與謬誤。

第一節:理解思考的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在思考上形成的阻礙或帶來的麻煩。

第二節:檢視自身對於移工的刻板印象,覺察並修正內在的偏見、歧視。

第三節:以紀錄片「逃跑的人」為例,擷取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移工所遇到的困境。

第四節:運用「安妮新聞」與NIE的效應,分組合作,完成一篇報導。

第五節:各組上台報告,並反思世界觀或價值觀對解讀事實的影響。

教師課後省思

(一)回顧教學歷程:

  1. 備課時的發想與關注:

個人想提升引導學生議題探究的策略或概念,選用「安妮新聞」的資源,豐厚教學。

(1) 報育參與教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閱讀能力、文字撰寫、排版規劃

(2) 主動回想、列出重要概念、設計問題意識、內容書寫(事實、觀點與反省)

(3) 鼓勵學生表達思考歷程,也開放學生使用ChatGPT,須說明引用來源與內容。

  1. 觀課:本次以實體觀議課進行全國公開課,預計有3位大學老師,5位高中老師。

因兩種前來觀課的老師,需求不同:(1)大學端想了解高中現場的教學規劃與學生程度;(2)高中端想獲得教學資源、教學策略、教學靈感。並期望結合觀課老們的臨在,給予學生回饋與鼓勵。
3. 議課:

  • 大學教師的回饋:高三學生的口語表達、台風,值得肯定,本次學生展現的程度,本次學生展現的程度,作為大學端修正「尺規」的重要依據。
  • 高中教師的回饋:高三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很好,懂得運用手機查找資料,也能利用小白板呈現小組所撰寫內容,並能練習各組評分、給予回饋。
  • 個人省思:

(二)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為了更能達到以學生為主體,如何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與時間,進行討論與展現學習成果。運用「安妮新聞」的版面、NIE的效應,落實在學生的學習規劃裡,藉由讀報與報紙排版等概念,視為各組實作可參考的概念與技巧。不僅是增能教師,也能豐厚學生的學習,營造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氣氛與成效。

(三)未來的教學規劃

藉由本次的實驗,也會融入在部定必修課程(如:生命教育、生涯規劃),提供給高一生,學習有策略地思考眼光,並形塑出視覺化的學習成效。

(四)課程推廣

本次公開課,除了授課學生外,也提供給前來觀課的三所大學教師(淡江、元智、銘傳)、五所高中教師(桃園振聲中學、大華高中、中大附中、新北市醒吾高中、基隆市暖暖高中),知悉有這樣的資料可以運用,也有簡易說明申請方式、郵寄素材、成果報告等資訊。

吳瑞玲
桃園市立平鎮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