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 教師先進行建築之旅單元的簡報,講述到會築巢的動物時,直接投影安妮美感報第三期當中相關的部分。
- 接著介紹各種人類因地理環境選用不同建築材料所蓋成的各式房子,此時教師到各組發下事先影印好的印地安Tipi帳篷的模型紙張、竹籤和橡皮筋。
- 學生事先並不知道什麼是Tipi帳篷,他們手上只有帳篷模型的展開圖,而製作方式和詳細細節都已被教師事先裁切掉。小組成員必須共同討論如何組出這頂帳篷,達到老師「既堅固、合需求又美觀」的要求。
- 小組當中擅長繪畫的成員先開始設計帳篷的圖案和顏色。其餘可以嘗試用竹籤和橡皮筋組合出帳篷的支架。
- 搭蓋時間結束時展示出各組的帳篷,並運用電風扇作風力的測試。
- 最後發下美感報,由學生仔細閱讀。
- 後續的課程則繼續跑建築之旅單元。
課程目標
- 透過教師的引導能思考建築與人類的關係。
- 能夠在有限制的條件中,小組共同激盪思考,激發出創造力、想像力與同理能力。
- 能夠分享,並與同學合作學習,再作加深加廣的探索。
- 能夠實際動手操作,運用耐心與細心完成手作體驗。
- 能夠探討並組構出符合力與美的結構。
- 透過閱讀能夠發掘真相,適時比較找出自己組別的優缺點。
教師課後省思
這兩堂課是建築之旅前導課程之一的修正版,之所以會變換方式,是因為想要更切中建築講求結構的核心。不先提供學生正確的答案,而是完全由他們自己在過程中挑戰並嘗試出來,這種「做中學」的方式更能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學習成效――即使成果與正確答案大相逕庭。
由於後面還有建築簡報和其他的課堂體驗要進行,真正運用美感報也就只有這一小部分,期望教師自己有更多智慧與創意去善用這份美好的智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