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活動簡介

在本課程中,藉由觀察生活周遭的樹,來對記憶感覺做聯結。並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質感之美為目標,了解生活中,合宜的材料選擇是質感之美的首要條件,更進一步連結質感與樹的想像、經驗、回憶、共識。
首先在課程中觀察、觸摸各種樹與材料,建立學生的質感經驗連結。其次指導學生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與代表的意義,把材料結合成像一棵樹並且能適切的反射出光線的方法。最後,請學生結合質感經驗與技法,設計出滿載著不同祝福的一棵樹。透過學生彼此發表討論心得,讓學生理解質感來自合宜的選擇與組合,質感之美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生活中燈具使用的情境需求概念
2. 發現與欣賞生活週遭燈具的質感呈現
3. 理解燈具質感的優劣除了主觀性感受外,材料的選擇是否合宜也相當重要
4. 能把自己過去的經驗,經由學習,整合對材料質地與美學品質的關係,並產生優劣的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1.「嬉遊光球」需要4節課才能操作完成,「幸福樹」需要5節課才能完成。
2. 「嬉遊光球」學生的反應很棒,也覺得所學未來可用性很高。
3. 「幸福樹」完成在年底期末,學生剛好拿去送人,與生活情境搭配。
4.光的議題還有許多可探討與開發,而且材料取得不難。
5.現在校外有許多夜間光的藝術節舉辦,每年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燈會,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連結,是學生覺得有趣的點。
6.建築的室內外光源的設計是未來越來越受重視的議題,我們應該及早開發學生對光的感知,未來他們才知道如何做適宜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