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質感是觸覺和視覺的綜合經驗感受,對於質感情緒的感受性,往往被習以為常的自然忽略,此課程想喚醒學生對質感情緒的感受性,在觸感體驗和視覺放大鏡微觀的口說和文字的質感描述,增進質感語彙能力。嘗試讓學生來一趟校園小旅行,踏上尋找觸感之路,將觸感的紀念物帶回教室,試試將曾經去過那裡的證據留下來,完成一趟記憶質感,也是發現校園美的回憶。適逢校園廁所大樓整建,這中間的操作,將聚焦思考廁所大樓質感選物和生活用品合宜選材,關於廁所大樓"那面牆"的期待,可運用何種媒介留下紀念物的痕跡,又可如何合宜呈現質感印記於廁所"那面牆"。

美感預期成果

  1. 以校園質感觀察開始,提升質感的觀察力,培養質感情緒的感受性,增進質感語彙能力。
  2. 練習質感的觀察蒐集與紀錄,並嘗試如何呈現蒐集的資料,習得蒐集、整理、展現的歷程經驗。
  3. 能運用超輕土和陶土拓印紀念物的質感紋理,完成陶土紀錄採集痕跡。
  4. 能依廁所大樓環境使用需求,選擇適宜的質感配置,進行質感表達。

教師課後省思

  1. 第一堂課質感語彙練習,將任務分為四階段,時間安排過於緊湊,可拉長各階段操作時間,加深質感語彙能力訓練。
  2. 第二堂課紀念物的質感紋理拓印,但超輕土拓印成品僅只留下質感,未來可考慮將表現任務訂為除了留下質感外,並能同時兼具杯墊功能,拓印操作時勢必因應杯墊功能而有所調整,以呼應第五堂課杯與杯墊的質感選物。
  3. 為配合學校廁所大樓整修工程,第七堂課將超輕土拓印經驗,最終以陶板呈現。選用陶板素燒則因經費考量,陶板的運送和燒製,幸有賴行政協助才能順利完成,在考量陶板易於運送、降低耗損率和學生易操作拓印下,陶板尺寸定為10 X 10公分,厚度1公分,一版面共144片的小間隔排列組合形式,方便未來破損汰換。陶板拓印作品為配合原設計師極簡風設計,拓印時的表現任務在於留下清晰質感,為求風格統一,教師預先準備數種適合留下質感的生活物件,方便學生操作,一組144片的作品因不同方向的排列,可呈現多種樣貌,破損汰換時亦能兼顧整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