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動機:在地原住民色彩主色均為鮮艷的紅黃藍原色,從小耳濡目染,最熟悉的就是原民色彩,而原色之外請同學找出原味的大地色系,如同城市招牌之卡點西德色,也是鮮豔的原色紅黃藍綠為主,藉由縣府「小招牌大景觀專案」引起學生動機,引發學生思考及欣賞除高彩度原民色彩之外,低彩的配色之美。
學習目標:學習低彩度的調色與配色,如同減法美學,降低彩度,希望藉此也能讓學生學會體會,尊重環境色,高彩度與低彩的搭配。以台東災後小招牌大景觀的計畫改造,用色不再採取鮮艷的卡點西德色,而是運用了許多具有原始材質本身的顏色如鐵.木.清水模的水泥等原始色彩,或是降低彩度去搭配,使得台東街景得以改造成不同面貌。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學習減法美學案例。
學習方法:介紹伊登色十二色環相環,先了解三原色─紅、黃、藍,並將三原色兩兩相加調出橙、綠、紫…等,第二次色,兩相鄰的顏色等量互調,得到該兩色的中間色(第三次色),帶入低彩度的調色方式,並運用學學色彩網站,線上學習工具做練習,生活中色彩的搭配,包括衣著、室內設計、明視度低中高、彩度高到低的配色效果,藉由實際顏料做調色練習。
預期成效:主要為審美觀念的培養及推動,學會應用適當的色彩於自身生活中,學習對色彩的敏感度,不再無感,能改造配色,將高雅色系應用於生活中並做出分享與反饋。

美感預期成果

  1. 喚起學生對美的需求,使學生自主體會到美感差異有其因果,進而將美感教育實踐於生活中。
  2. 培養學生具有美感素養,激發學生創意及創造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3. 讓學生經由實際操作體察美感存在的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此一課程內容,學生大都反映印良好,表示喜歡,若想要再更加精進些,可在繪畫技巧缺乏上,再做提升,因大多數學生為非美術班組,很少有繪畫方面的練習機會,有些學生對於繪畫有心理障礙,他們會感到排斥,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信心能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