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學生已接觸過表藝課的情緒探索,並以此為先備知識作為視覺情緒表達的基礎。課程靈感來自《安妮新聞 vol.10》的〈看圖說情緒〉。
學生找出吸引自己的圖卡畫面,並參考情緒詞彙指出對應的情緒。老師解說引導牌卡畫面的元素來自—色彩、點線面的組成,並拆解出包含「前景」與「背景」的二重元素。
接續課程以「文本解讀情緒」開始。由學生自選喜歡或印象深刻的童話、小說、動漫故事情節段落約40字,並參考情緒字彙分析其中內含的情緒。最後的創作課分成「設計圖X色彩計畫」與「作品製作」。圖像設計來自文本段落之文字轉換而來,引導學生將作品畫面色彩配色(5-7色)與情緒感受互相檢視,讓圖像與色彩都能接近情緒的表達意圖。最後將各班作品組合成一套情緒牌卡的圖像創作集合。
課程目標
- 能運用色彩配色強化視覺焦點。
- 能以文字想像畫面,並描繪成圖像作為表達。
- 能理解情緒如何產生,並在生活人際中覺察情感的流動。
- 能在圖像組合中找出最適切的情緒表達。
教師課後省思
//
選定自己熟悉的故事,開始一段圖像旅程⋯。
從表現情緒的目的慢慢醞釀出如何傳遞情感。
//
在青少年心裡都有一片不被人暸解的世界,也許能透過選題和意念組成的畫面,成為自己生命的導演。選擇在什麼段落停駐,也應和著色彩編織了情感,不想被看見的以及想被理解的,都在幫助我們活出自己。
——
- 下次再實施時可能會調整:
- 學生在選擇紙材色彩時會被固有色限制,而忽略色彩搭配的視覺效果是否明顯。
- 如果在色彩感覺有先花1-2節課讓學生更加熟悉,對色彩更有感,在連結情緒表達上會更順暢,色採選擇的自由度會更多。
- 紙材的顏色這次準備丹迪紙20色,但如果可以擴充到30色以上,應該會有細節上的差異。
- 單元之後的延續:
圖像資訊聯想與解讀:挑選不同情緒組成一套約40張的牌卡,讓學生進行圖像分析與自由書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