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為「安妮新聞報:設計你的校園空間」之濃縮精華版,將原四節課的深度實作,精煉為一節課(45分鐘)的「設計思考衝刺」活動。課程核心從「產出實體成品」轉向「點燃設計思維」,旨在短時間內引導國中生體驗設計思考的完整流程。
活動開端,將藉由「安妮新聞報」的理念,快速建立「設計能解決問題」的共識。接著,學生將以小組合作方式,根據日常記憶與經驗,進行腦力激盪,找出校園中的「痛點」。關鍵步驟是引導學生將模糊的抱怨,轉化為清晰的設計任務(「我們如何能…?」)。
隨後,各組將在限定時間內,透過快速草圖繪製的方式,將改造構想視覺化,產出包含名稱、改造示意圖與核心說明的概念提案。最終,課程將以「畫廊巡禮」的方式,讓學生互相觀摩、欣賞彼此的創意,並由教師總結,強調設計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成為對周遭環境有感、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課程目標
(1)認知:
- 認識「設計思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理解其在改善公共環境中的重要性。
(2)技能:
- 培養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與分析能力,能從中找出待解決的問題。
- 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技巧,在小組中共同定義問題、發想創意。
- 提升將抽象創意快速「視覺化」的草圖表達能力。
(3)情意:
- 激發對設計的興趣、創意與想像力。
培養關懷校園的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感,願意為改善公共環境付出心力。
教師課後省思
(1)挑戰:時間壓力是本課程最大的挑戰。學生可能在某個環節卡關,或討論過於發散。
ð對策:
教師的角色是積極的「主持人」而非「指導者」。必須使用計時器嚴格控制時間,並在小組討論卡住時,適時以提問方式介入,例如:「這個問題中最困擾大家的是什麼?」、「這個點子聽起來很棒,你們能用一張圖畫出來嗎?」果斷地將流程向前推進。
(2)挑戰: 學生可能僅停留在「抱怨」,難以轉化為「設計任務」。
ð對策:
「我們如何能…?」的句式是關鍵鷹架。老師需不斷強調此句型的轉換魔力,將負面情緒引導至正面、有建設性的挑戰。
(3)省思與未來教學規劃:
a.成果的延續性:
雖然本課程不產出精緻成品,但A3設計草圖是極有價值的「創意火種」。可將其拍照存檔,張貼於教室佈告欄,讓設計的價值被看見。未來若有彈性課程或班會時間,可讓學生票選出1-2個方案,進行第二階段的深化設計或模型製作,延續學習熱情。
b.社會連結與推廣:
這些來自學生的真實回饋,可以整理後提供給學校行政單位(如學務處、總務處)作為校園環境改善的參考,讓學生的學習與真實世界產生連結,感受到設計的實用價值。
c.對教師的啟示:
本微課程證明了「設計思考」教學不一定要耗費大量時間與資源。其核心在於啟發思維模式,即使是一節課,也能有效點燃學生的創意火花,培養他們成為生活問題的積極解決者。